豹貓變老虎

香港驚現虎蹤?早上8時57分,一對夫婦在馬鞍山郊遊徑行山,當行到吊手岩附近時發現一頭懷疑老虎的貓科類動物在草叢出沒,故不敢再貿然起步登山,遂報警求助。

據事主夫婦稱,早上由馬鞍山郊野公園家樂徑出發行山,約20分鐘後在涼亭休息時,發現約80米外,有一頭約3呎長、高呎半的黃色貓科類動物在草叢出沒,由於擔心安全,於是報警。

 

香港再現虎蹤?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首席講師侯智恒指,香港出現野生老虎的機會微乎其微,根據過去20年調查資料顯示,中國華南一帶已沒有野生老虎出現,但現時動物園內亦有飼養老虎,唯一可能是有人偷走或再繁殖,但野生老虎在港出現的機會極低。

******************************************************************************************

石虎學名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或俗稱山貓錢貓豹貓[2],是產於亞洲貓科豹貓屬野生動物。

豹貓的體型與家貓大致相仿,以外表來看容易誤認為家貓,因此偶有野生豹貓被當家貓收養,但各亞種的差別比較大,例如印度尼西亞的亞種平均體長45厘米,尾長20厘米,而西伯利亞的亞種體長則達到60厘米,尾長40厘米。

豹貓的毛皮也有很多種顏色:南方的豹貓為黃色,北方的則為銀灰色(推測與適應各種生活環境有關)。胸部及腹部是白色。豹貓的斑點一般為黑色。

豹貓是夜行動物,通常以嚙齒類類、類、爬行類及小型哺乳動物為食。除了交配季節外,它們一般為獨處。豹貓的妊娠期為65-70天,每胎2-4個後代。

八一年爛角長咀健行

八一年爛角長咀健行

我們恆行之友很久沒有舉行長途遠足了,乘著清明節假期之便,特地來一次二極連走,此次遠足目標是連貫青山爛角咀與西貢長咀,可說是新界陸地東西兩個極點,全程距離超過一佰二十公里,要日以繼夜地走完它,難度頗高,為著鼓勵和紀念此壯舉,凡行畢全程者贈與銀杯一座和禮物一份。

是日一行三十餘人,由佐頓道碼頭乘車至元朗,再轉車至稔灣,齊集後,發覺少了老將冼伯,但時間刻不容緩,在領隊宣佈是日行程細節後,準九時三十分出發,一路沿海傍小路殺奔爛角咀,沿途每見漁塘處處,養鴨人家比比皆是,大有水鄉風光,從白泥至稔灣而大水坑,實此區風景之精華,但急先鋒們只顧爭路,對大好風光竟視若無睹,真浪費造物主一番安排!十時二十分先頭部隊已到爛角咀,其餘行友亦絡繹於途,四位女將腳力亦不弱,一路在領先位置,我們匆匆步過龍鼓灘,沿著黃砂大道直奔踏石角,但見發電廠工地沙塵蔽日,車聲轟嗚震耳。本來經工地直出蝴蝶灣公路較快捷,但工地入口 處有告示牌說有爆石危險不準進入,唯有走上山的小路,路上只見到處都是移山填海的大型工程進行中,相信不久之將來此區必會面目一新,成為本港之工業重鎮,此去一路長而悶,無話而至屯門新市,時間為十二時十分。

在屯門午膳和補充糧水後,在約定地點集合,赫然發現老將冼伯竟追隊而至,細問下,原來他搭錯車,可謂人老胡塗。在這裏再召集出發,我們已損失了一半人,女將則有一人退出,很可惜因為她是我隊老手之一,參加過許多同等級的長線。

一時三十分從屯門出發接走麥徑第十段,在引水道行進中,由一名長跑女將帶頭跑步,直奔大欖涌水塘,事實上此段路較長而悶,跑一跑反能鬆馳筋骨,不過體力較差的卻很易不支,肌肉一旦過度疲勞,便不易恢復,無力再進,所以長途遠足者一定要很清楚自己的體能,在適當的時候留放,才能發揮自己的最大效率和完成行程,或謂信心也是很重要,但在進行這種大能量的運動,信心是要靠強大的實力支持。

由於天氣悶熱,掃管笏至大欖涌永吉橋的一段路較預期更吃力,曲折的塘邊小路對人們的體力和意志都予很大打擊,我到永吉橋時已是下午四時十五分,到達後我立刻跳到水澗中,讓山水降低我的體溫,起來時頓覺精力充沛,添加食水後,四時三十分再上征途,現在尚餘下十二人,其中只有女將一名,為著替大家打氣,我宣稱任何人只要有鬥志去完成旅程,我一定陪同等候而不限時間,並且將隊伍行列拉近,不使距離過遠,方便照應。從永吉橋至田夫仔經迷丫走廊上蓮花山學校,路上大家有說有笑,很快便到荃錦公路,再入城門引水道,六時十五分到達城門水塘菠蘿壩,我們在這裏得到補給,在茶水亭吃過即食麵,買了飲品後,兩位隊友宣佈退出。眼看天色將黑,我和一位領隊先趕到主壩,打算觀察通往下城門水塘的廢棄石礦場路,因為從主壩到石礦場路,有一段因崩難而不能辨認,在夜間更難尋找,但我們到達時已因天色轉暗而什麼也看不到了,只有等齊眾行友才沿途摸索前進,消耗約半個小時,才成功踏上大路,此際大家對未來行程都充滿信心,順著大路直達大圍已是晚上八時三十分。遂決定在大圍晚膳和補充糧水,晚膳時與在赤徑的隊員聯絡,囑他們依約定的時間在營地補給我們。

晚上十時正,我們一行十人夜闖沙田花心坑,沿途蛛網甚多,蛛絲纏身很難忍受,掃之不盡,唯有採用輪流領進之法,由於夜路極難辨認,我們在上女婆凹時,因走錯路而花了半小時,之後路過梅子林而至伍聯達學校,從伍聯達至黃竹新再到西貢墟的四公里路上,狗吠之聲不絕於耳,在此零晨時份驚破西貢墟的寧靜,心中感到非常抱歉,打擾了居民的好夢。

在西貢公共巴士站小休,有些行友在地上,雙腳掛在鐵欄上,希望令雙腳血液倒流回心臟,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恢復疲勞,有些則幻想著西貢有些夜店尚未關門,讓他大魚大肉飽餐一頓,我則注意到對面樓宇的一個單位,傳來竹戰之聲,看來他們是與我們一樣,今宵是不眠不休,我在想他們究竟與我們有多少分別呢?由於不希望隊友因休息太久而引起睡意,十分後起步向北潭進發,現在大家的狀態很好,只有我們的女行友精神較差,我知道她從未行過如此長途,基於人道理由我不希望她行傷身體,於是告訴她從此地來回長咀約二十多公里,如她願意可留在赤徑營地休息,但另一行友反對認是不符原則,要堅持到底,身為領隊不應阻止,要加以鼓勵才是,觀點不同,爭辯一番,最後結果由她自己決定,我唯有盡力助她。

其實我早已向現實低頭,不信任自信,很多時做事一想到後果便提不出勇氣,再沒有半點年輕人的那種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經驗告訴我,此去長咀路途上的難度不高,不過路很長,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付抗拒睡魔,不免抓些話題以遣長夜,在過村時對抗惡狗亦能驅走睡意一振精神,不覺間便到北潭,一看時間已是深夜四時,經過英軍哨崗時,要出示身份証,聽說捉到數十個非法入境者,故搜查較嚴。當我們到赤徑時,支援人員們早已恭候多時,熱粥和糖類飲品大量供應,替我們打了一支強心針,工作人員替大家拍照及登記姓名和話以便日後聯絡,我安排一位隊友陪同女行友出長咀。五時正我再領隊伍出發,初時步伐一致,過了大浪順坡落咸田,跨過低坡,隊伍在大灣開始出現距離,由於有隨行護送人員,無須等候落後者,我與一位行友過東灣登長咀頂,直奔長咀海角至接觸到浪花才停止,時為八一年四月六日六時五十分。

在長咀但見日已東昇,薄霧迷漫,時隱時現,四野無風,只聽得驚濤駭浪之聲,我在一巨石上,默默地享受那片刻,想著我欲找尋的東西,但我發覺我什麼也找不到,沒有一絲滿足感,反而感到空虛、失落和迷茫,霧更濃,我聽到行友的呼喚,但沒有答他,然後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再机械地踏上歸途。

(本篇完﹞                     李炳龍寫于八一年五月八日

黃袍加身

提起「黃袍加身」,大家自不然會想起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趙匡胤本是五代時後周的禁軍統領,國家軍權集他一身,他乘皇帝突然駕崩,朝中混亂的機會,假稱契丹南下犯邊,帶軍隊開到陳時,由眾將士將一黃袍披在他身上,擁立他為帝。但「黃袍加身」原來並不是趙匡胤首創,他也是抄襲舊上司、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的,趙匡胤的「黃袍加身」可說是「老翻」。

郭威(904—954),字文仲,邢州堯山(今河北隆堯)人。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稱帝,國號為周,定都汴京,建年號為「廣順」,史稱後周。

郭威是一位非常傳奇的皇帝,他本是後漢一個酗酒和嗜賭的低級軍官,被一個從皇宮遣散出宮的柴姓美女(就是後來著名的柴皇后)看上,結為夫婦。

郭威手握重兵招帝猜忌

在妻子的調校下,再加上自己確實爭氣,在五代的亂世中迅速崛起,成為後漢的開國重臣。

當時,郭威是手握重兵的樞密使(軍事最高長官),被後漢隱帝猜忌,殺了他的全家,還派人來刺殺他。

郭威起兵打回京城,但一開始他並沒有立即取代後漢,而是聰明的立了一個小孩子為皇帝,以穩定局面。然後他就策動了一個叫做「黃袍加身」的奪位計劃。

他假稱契丹要南下進犯,於是「奉命」領兵出城,在澶州士兵們不走了,眾將扯下黃旗披在他的身上,擁立他為帝。當日擁立郭威「黃袍加身」的眾將中,就有一位叫做趙匡胤。

郭威在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稱帝,國號為周,定都汴京,建年號為「廣順」,史稱後周。

郭威在澶州被擁立為帝

做了皇帝後,郭威提倡節儉,推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措施,使唐末以來極為混亂的社會走上了安定的道路,在他的精心治理下,國家開始迅速安定,為他的後任皇帝,著名的周世宗柴榮,同時也為不久的趙匡胤開創的北宋輝煌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資料來源:每日頭條)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皇帝聖旨原來應該這樣讀?
古裝劇集中每有宣讀聖旨的場面時,開首第一句一般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原來這讀法是錯誤的,正確讀法應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不說不知,這句流行數百年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更是明太祖朱元璋首創。

據史籍記載,在春秋時期,諸侯發布的詔書一般被稱作「命」、「令」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突顯自己的至高無上,使用的是「皇帝詔曰」,還在玉璽上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核心思想還是意圖證明君權神授。

漢高祖劉即之後沿用了秦朝慣例,同樣使用「皇帝詔曰」。

秦始皇首創「皇帝召曰」

不過,在南北朝時期,聖旨開首則演變為「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唐朝時由於聖旨多由門下省審核頒布,聖旨開頭一般為「門下,天下之本……」,偶爾會有以「朕膺昊天之春命」開頭的。

至於元朝,聖旨分為兩種,漢文詔書以「上天眷命皇帝聖旨」起頭,蒙文詔書則使用「長生天的氣力里,大福蔭的祐助里皇帝聖旨」。

到了明朝,草根出身的朱元璋為了彰顯自己是天定的君王,特別強調天命,並在稱呼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朱元璋加上「奉天承運」

定都南京後,他先將南京改名「應天府」,又將上朝的大殿定名為「奉天殿」,在自己的玉圭上鐫刻「奉天法祖」四字。

為增強統治的合法性,朱元璋又在聖旨中採用了秦始皇當年首創的開首語「皇帝詔曰」,還特意在「皇帝詔曰」前面加了「奉天承運」四字,以彰顯自己是天定的君王,故斷句讀法就變成「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而這句「皇帝,詔曰」,亦自此成為明清兩朝皇帝聖旨中必須有的開首語,沿用了500多年。(資料來源:每日頭條)

雙角行

恆行之友經典路線之三: 雙角行

棺材枝合雙角,健兒快步不後人,

七七年冬某日隨隊出征,二十餘人西貢集合,轉乘街車至海下,在牛下車起步,路經涌沙頂、驢仔山,直下攔路,在此可清楚地看到通出棺材角的山脊小路,快們早已忍耐不住,呼嘯一聲狂奔出棺材角,很快便越過兩公里多的山路,到達廢堡,再沿山咀小徑下石灘,但見灘頭橫放許多長方形的大石,真有幾分似棺材之形,眾人爭挑選一副,戲稱他日之用,我也不甘後人,挑了一副又大又靚的拍照留念,此地東對塔門孝子角,那邊亦有巨石矗立頗似孝子守靈,想來此地之得名亦甚貼切。

小駐後回師海下灣,沿公路至白沙澳青年旅舍,順道一訪在此宿營的朋友,閒話幾句後便沿營側村路往白沙澳,村中只餘老弱,人丁不旺,致使大片谷地的良田荒廢成野草之,這種情在此區域的村落是很普遍,慣居於地狹人擠的市區的我,忽發奇想,他日老退於此,置薄田數畝石屋一間,亦願足矣!閒話不提,白沙澳村過後登上山,轉幾個彎便到南山峒廢村,再前行轉入分岔小路接走蛇石,一路暢順,也無暇細賞蛇石便奔下深涌,平靜的企嶺下,海不揚波,景物依然,如今雖舊地重遊,未稍減遊興,順路緩步跑出榕樹,輕鬆地直奔企嶺下,忽有隊友搦戰,於是一同跑入往水浪窩的小路,經禾寮出大環接公路出西貢,十二時許在西貢午膳。

午膳後,一時半在西貢巴士總站側集合,各人狀態都很好,鬥志旺盛,只有數人因事退出,目送他們登車離去後,隊伍繼續前進,沿公路上行菠蘿輋,在南山新村前接通五聯達校的山徑,路上對美麗的西貢和北港頻頻回首,可惜不能多留,只好替西貢海和白沙灣拍下照片,留供日後欣賞。

在五聯達校轉入茅坪廢村,順古道直衝而下梅子林,豈料不衝尤可,一衝之下勢不能抑,至梅子林才能緩下步來,在村前小休,行友們爭取水洗臉和飲用,如獲甘露,喝飽水後精神大振,經村後小路登女婆,路上雜草叢生,幸有石砌古道,才能順利推進,越過女婆後斜走花心坑,不久便到大輋村,通烏溪沙的公路已築至此地,我們不走公路,穿過泥頭村而下小瀝源,猶記兒時旅行至此,在溪中捉蝌蚪為樂,如今景物全非,已不能找至到記憶中的小潭,時光如逝水,于今方感到歲月之無情。

小停後續上前途,但見移山填海,黃塵滾滾,許多村落已遭遷徙,衹能勉強辨認村徑小路之遺跡,左圈右轉才到達曾大屋,沿獅子山隧道公路前行,找到獅子山郊野公園的入口,登上引水道,再沿引水道接上健身徑,不知誰人、率先開步,眾人遂魚貫而跑,直至九龍水塘才緩下步來,此際天色已暗,乃一同步出公路,經石梨貝副塘和抽水站,再穿越鍾山台入九華徑,在園大門前的車站散隊。

(本篇完)     李炳龍寫于八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足踝關節扭傷(拗柴)

足踝關節扭傷(拗柴)是最常見的運動傷害,也是很常見的腳患。
不少患者都有「拗過一次柴,以後很容易再拗柴」的經驗,明明拗柴已經無痛,為何會容易再受傷呢?其實足踝關節受傷往往被低估,其實拗柴時會令保護關節的韌帶受傷變弱,若沒有專業的治療和診斷,「首尾」是可以很長的。

「拗柴」是指足踝關節周圍的韌帶發生損傷。韌帶的作用是維持關節活動時的穩定性,防止關節活動幅度過大。足踝關節內側韌帶較強壯,反之外側的韌帶相對較弱,足踝關節扭傷的成因是當關節因受力和幅度超越韌帶組織所能承受的強度時就會出現。症狀包括腳踝局部紅腫、發熱、疼痛及關節活動幅度減少等。

受傷時多腳掌內翻

不少人「拗柴」後見沒紅沒腫,便掉以輕心「當無事」。足踝雖然未見紅腫,但並不代表足踝關節和韌帶完全無事。有些患者會選擇到急症室照X光,確保沒有骨折後,就等腫痛自然消退。其實沒骨折並不不代表病情不嚴重,因為韌帶或軟組織受傷,X光片是照不出來的。有些個案需要靠MRI磁力共振才可確認受傷程度。

「拗柴」常見成因包括:運動創傷、意外跌倒、高處跳下、上落樓梯時踩空、交通意外等。現代人工作繁忙,非常欠缺運動,運動不足會使肌腱變得無力疲勞,關節變得不穩定。結果是運動時無法承受壓力,很容易受傷。足踝關節扭傷一般以外側韌帶較容易受傷,特別是外側前方的韌帶最為常見,受傷時的姿勢多數是腳掌內翻的姿勢。

足踝關節扭傷分三級

第一級:是最輕微的,只有少數的韌帶受傷。症狀是在受傷的部位出現輕微的腫痛或瘀血現象。一般1至2星期會痊愈。

第二級:有比較多的韌帶受傷。症狀是受傷部位會出現較明顯的腫痛及瘀血現象,很難短時間內痊愈,一般需要1至2個月。

第三級:這是最嚴重的受傷,整條韌帶撕裂。不僅局部會有明顯的腫痛及瘀血現象,更重要的是那條韌帶會喪失功能,經常出現不正常的關節鬆脫或不穩定的現象,很容易再次受傷。常見的後遺症包括退化性關節炎或足踝關節習慣性脫臼。

拗柴是不可掉以輕心的,嚴重的可以影響日常活動和運動。如有以上問題,請立即求醫。

拗柴的「PRICE」處理

•保護(Protection):使用護具和繃帶等固定受傷踝關節,避免短時間內再度受傷。
•休息(Rest):減少活動可令踝關節得到足夠休息並加快復元。
•冰敷(Ice):使用冰敷可以有效地減少發炎(紅腫)反應。冰敷可使用冰袋敷15至20分鐘,或直接以冰塊按摩5至10分鐘。受傷後2至3日內每天冰敷至少3至4次。
•壓迫(Compression):利用繃帶在踝關節纏繞,目的是為了減少腫脹和提供適度的保護。
•抬高(Elevation):躺下來,用枕頭盡可能地抬高踝關節,使其高於心臟,這樣可以利用重力與淋巴系統的引流來減少與消除腫脹。

急性期過後的治療方法包括手法治療、電療、衝擊波治療、高能量激光和超聲波等。待紅腫和痛減少後,就要做適合的運動治療。

  • 何梖榮註冊脊醫
    脊骨神經科醫生

三蛇漫遊應秋色

恆行之友經典路線之一

長線熱身好健步

三蛇漫遊應秋色

秋風起,三蛇肥矣!我們恆行之友特地舉行三蛇漫遊,以應秋色,亦為本年度長線之熱身路線,是日一行二十餘眾,由彩虹乘巴士往西貢,再轉街車至北潭涌,八時半起步,輕裝沿麥徑直奔萬宜水庫西壩東端小路,迅即登上高二七七公尺之大蛇頂,在此北望,可看到萬宜水庫全境,南可俯覽糧船、白臘二灣,遠眺則遍及滘西、吊鐘、甕缸和火石諸洲,目力佳者更可看到果洲群島,此山雖不高,但形勢使其然也。

下山後,接回麥徑走東壩,此段公路平坦易走,善跑者直奔東壩而去,也無暇細看峻峭壁立的破邊洲和堆砌有緻的弱波石便搶登獨孤山,沿脊而上,十一時登上西灣山,但見玉帶連綿的大浪四灣就在足下,回顧後隊人馬,才由後隊領隊帶領下緩緩登山,由於經整個夏季的休息,先鋒們早已腳癢難耐,當看到兀立在對面的蚺蛇尖,便不顧一切地向它猛登,我唯有勉力跟進,一路經吹筒凹、西灣、咸田,就在大浪村前的小路,強登蚺蛇尖,蚺蛇尖山高四六八公尺,並不易登,在最後數十公尺更感乏力,很不容易才登上山頂,喘息過後,倚在山頂的測量旁細看長、短和米粉三咀,輕鬆快意之情自然流露,不過這種超然的感受只維持得瞬間,接著而來的是腹鳴腳軟,乘著尚存的殘餘能量,急奔下山至赤徑午膳。

十二時半到達赤徑村,在村中小店吃過午膳,會齊隊友稍事休整,補足糧水後,已是下午二時許,於是招呼各隊友繼續登程,一路緩步至北潭凹,下高塘,再轉左踏上通海下灣的公路,不久即接上通白沙澳的分岔小路,順利地經南山峒而登上蛇石凹,至此三蛇之遊已近尾聲,忽有同行健腳感到意尤未盡,提議登石屋山,下嶂上,走雷打石、雞公諸山,遂分兩路,約定企嶺下會齊。

與加料登山者分道後,我們一路沿著村道到達深涌村,此後都是平坦易走的鄉村水泥路,小徑沿著海岸而築,路上微風拂臉,寧靜的水鄉風光,使人感到路途短而意綿綿,轉過山咀後看到榕樹凹村,乘著水退之便,直線步過村前泥灘,省卻不少路程,跨過小橋不久便接上引水道,沿引水道漫步出企嶺下,只是下午五時半,便在企嶺下村小休,夕陽斜照下的企嶺下海更覺平靜如鏡,我獨自一人坐在巨石上,觀看平坦的海面點綴著的數個小島,一切都是如此合乎大自然的安排,庸俗如我也融合在這一剎那間,整日辛勞至此才鬆弛下來,直至行友們呼喚,才回過神來,先前加登石屋山的隊友亦已到達,遂同出公路候公共汽車返西貢。

(本篇完) 李炳龍寫於八一年十月二十七日

柬埔寨

柬埔寨王國高棉語ព្រះរាជាណាចក្រកម្ពុជាPreăh Réachéanachâk Kâmpŭchéa; 法語:Royaume du Cambodge),簡稱柬埔寨高棉語កម្ពុជាKâmpŭchéa),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首都金邊,為聯合國會員國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

柬埔寨西部及西北部與泰國接壤,東北部與老撾交界,東部及東南部與越南毗鄰,南部則面向暹羅灣。柬埔寨領土為碟狀盆地,三面被丘陵山脈環繞;中部為廣闊而富庶的平原,佔全國面積四分之三以上。境內有湄公河和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薩湖(又稱金邊湖)。

柬埔寨有3處聯合國所列入的國家文化遺產:

吳哥古蹟,又名吳哥考古園,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柬埔寨西北方暹粒省,吳哥(Angkor)是高棉語城市」的意思。古蹟群分布在4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包括高棉王國從9世紀到15世紀歷代都城和寺廟,如吳哥窟吳哥城、巴戎寺、女王宮等遺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2年將吳哥古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Angkor wat temple.jpg

 

香港山澗誌

香港800山澗誌為專寫香港石澗的網誌,也可謂個人廿載行山的一些雪泥鴻爪。網誌現包含已遊歷的五百多條石澗,由於數量龐大,絶大多數石澗最初構思只有代表性相片一張,或附有少量行程記述或訪後感覺。一些少人遊歷或首遊的石澗會添加多幅相片,以作記錄。希望其餘各石澗來日慢慢補回資料及相片。

另有感於香港曾有遊人訪遊過的石澗資料四散分佈於網上,網誌內附有「香港石澗總索引」,盡量包括有證據有人行過的所有石澗。網上只見名稱但欠缺相片的石澗則不加入索引內。希望可提供一些初步資料給有志尋幽探秘的人士。
最後,香港的石澗資源豐富,無論大小,也各有特色和喜愛的人士,遊人請珍惜美麗的天然環境,切記不要胡亂開林、污染環境及捕捉生物。環境一旦破壞,絶大多數情況都是不可逆轉而永久消失的。

大帽山茶水亭

連姐獲「翻熱牌」開檔 魚蛋燒賣今重見天日

被投訴無食物牌照,被迫暫停提供熱食兩個月後,經營茶水亭的連姐(蓮姐),昨日終獲得食環署發出「食物製造廠牌照」,即翻熱食物的牌照,其招牌食品魚蛋、燒賣得以重見天日。

今晨6時許,返回茶水亭開檔的連姐心情勁靚,笑容燦爛多謝一直以來支持她的跑友、山友、車友及郊遊人士,「我好多謝政府相關部門,多謝傳媒,多謝王生,多謝陳淑莊,佢哋幫我跟進事件,支持我,畀正能量我!」她口中的王生,是與她甚老友的康宏金融集團主席王利民,王昨率先在fb出po,與拿著牌照的連姐合照,而令事件曝光。

她說由於未有自來水,現時用蒸餾水頂當,「好彩我有好多人贊助,有時大會用剩,5加侖大桶蒸餾水,唔要好嘥,佢哋又冇地方,所以送咗畀我。」正好用來加熱小食。

她還記得年前大帽山結霜,正值有比賽,很多人一度被困山上,當時排隊幫襯她的人龍要「打蛇餅」,天光排到天黑,她兩日兩夜「冇瞓覺」,只為出於真心幫人。她說常有人問她怎麼不加價,「唔加啦,唔係賺幾多錢才開心,幾十年都唔加價,最緊要係要幫到人,我就最開心,自己有福氣,好感恩,感謝上帝!」

她自言「雖然現在唔係賣到好多嘢.但基本嘢可以解決到,同以前賣嘅一樣,行山嘅食唔到好多嘢,食下魚蛋燒賣,冬天又可暖暖地,其實好簡單,已可滿足行山友,多謝佢哋一直以來咁支持我。」

大帽山茶水亭於80年代啟用,連姐於1995年接手經營,行山人士或單車友到茶水亭「打卡」更成為指定動作,就連周潤發也是該小食亭的常客。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breaking/20170803/57035320

圖像中可能有3 人、微笑的人

聯絡我們
message
whatsapp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