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年前的今天 - 1962 年 9 月 1 日,溫黛(WANDA, 16W/1962)正面吹襲本港,當年的皇家香港天文台懸掛十號風球。溫黛成為了二戰後對本港破壞最大的颱風,造成 183 人死亡、當中近 130 人是因為風暴潮而喪生;另外溫黛造成 388 人受傷、108 人失蹤、72,000 人無家可歸。
另外,溫黛風力之強勁創下了 5 項紀錄,包括天文台錄得最高 60 分鐘平均風速達 133 公里、最高陣風每小時 259 公里,大老山最高陣風每小時 284 公里,天文台最低氣壓 953.2 百帕斯卡(hPa),至今仍未打破。溫黛亦是唯一令天文台持續風力達颶風程度的熱帶氣旋。溫黛吹襲本港之經過。
溫黛是 1962 年太平洋颱風季第 16 個命名的熱帶氣旋。8 月 27 日,一個熱帶低氣壓在菲律賓以東的西北太平洋形成,位置距離本港超過 2,500 公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在 28 日將她升格為熱帶風暴,並且根據排序將她命名為「溫黛」(WANDA)。溫黛當時的移動方向相對一致,在到達呂宋海峽前,都是以西北偏西方向移動。8 月 30 日,溫黛以強颱風強度到達呂宋附近,而她當時並沒在呂宋島北部登陸而減弱,在呂宋海峽中線進入南海,這有利於她保持強度以及稍後再進一步增強。根據 JTWC 的評估,溫黛在進入南海後仍在增強,1 分鐘最大風速為 95 海里(176 公里)。
溫黛在 8 月 30 日進入本港 800 公里範圍。皇家香港天文台在晚上 7 時 45 分懸掛一號風球,其時溫黛集結在香港東南偏東約 740 公里。溫黛短暫向西移動後,再繼續穩定地以時速 19 公里向西北偏西移動,逐漸靠近廣東沿岸,8 月 31 日,天文台預計溫黛會在 9 月 1 日非常接近香港,在下午 4 時 10 分改掛三號風球;並在晚上 10 時 50 分改掛七號風球,即等於現時的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
9 月 1 日凌晨 2 時,溫黛集結在香港東南約 190 公里,其時維港開始吹強風,至於離岸的橫瀾島已經吹烈風,天文台在凌晨 4 時 15 分改掛九號風球。2 小時後,溫黛集結在天文台東南約 90 公里,屬於正面吹襲本港,天文台在早上 6 時 15 分懸掛十號風球。9 時過後,溫黛位處於本港南部水域,在 9 時 50 分集結在天文台以南約 20 公里,香港受溫黛颶風圈籠罩,普遍吹東至東北颶風。11 時左右,溫黛風眼經過長洲,其時風勢一度平靜,之後轉吹東南颶風。溫黛穿越珠江口後,同日下午在新會與中山之間登陸,天文台在 2 時 15 分改掛六號風球,即等於現時的八號西南信號;晚上 7 時 05 分改掛三號風球。
當日,天文台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達到 133 公里,最高陣風風速達到 259 公里,最低氣壓達 953.2 百帕斯卡;至於大老山的最高陣風風速更達 284 公里,這四項紀錄一直由溫黛保持至今,尚未打破。
[embedy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veJYPcfTbw[/embed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