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 ,號易安居士,宋齊州章丘(今山東濟南章丘西北)人,居濟南。  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 出嫁后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 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 後人輯有《漱玉集》《漱玉詞》。 今有《李清照集》輯本。 

日本宮崎地震

【Yahoo 新聞報道】日本九州宮崎縣東側海域「日向灘」,在本港時間昨日下午(8 日)發生黎克特制 7.1 級地震,至今造成 14 人受傷,最少兩間房屋倒塌。災情雖然不算嚴重,但日本氣象廳在震後發出的「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注意巨大地震)」訊息,引起日本社會廣泛關注,「南海トラフ地震」(南海海槽地震)成為網絡熱搜,有地方政府甚至已經向民眾提出下一步的防災建議。日本政府估算,未來 30 年發出南海海槽強烈地震的機率高達 8 成,最壞情況可造成 23 萬人死亡(2019 年估算數字),比起 2011 年的「東日本大地震」死亡數字高出 14 倍,對當地經濟和社會構成嚴重打擊;隨着氣象廳首次發出上述訊息,令這個潛伏在日本社會的災害隱憂再度浮上水面。

https://hk.news.yahoo.com/%E6%97%A5%E6%9C%AC%E5%AE%AE%E5%

 

 

香港「𨋢」冷知識

每日出門口返工、返學除了要「搭車」,大家好可能忽略了我們每天都「搭𨋢」!香港摩天大廈的數目是全球之冠,要是沒有升降機,相信要返工、返學都不是易事。的確在還沒有升降機之前,香港人上落樓都要靠腳骨力,自從1888年奧的斯電梯公司於中環的香港酒店安裝香港首架「𨋢」之後,除了建築物自始向高發展,香港人的生活方式及質素亦大大提升!截至上年,全港約有72 000部升降機,是全球升降機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其實香港升降機有更多有趣的冷知識大家都可能不了解,今次就找來奧的斯香港、澳門及台灣副總裁兼董事總經理李赬(Michael)為大家分享一下,以及他所知道的香港升降機小故事!

香港「𨋢」冷知識

戈壁慈善行

2024年6月20日至25日在甘肅敦煌壯闊的戈壁沙漠中舉行。參加者將在6天(其中4日3夜將在沙漠中渡過)的時間裡,徒步108公里穿越戈壁沙漠,讓參加者可體驗當年商旅在這麽惡劣的環境之下,單憑信念和堅持超越自我的經歷,從而激發參加者日後可以用積極、堅持和正面的心態去面對困難和逆境及迎接更高的挑戰!

[embedy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mfdX7OSFE8[/embedyt]

 

 

走塑|外國研究:90%紙飲管含PFAS  

首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法例周一(4月22日)起實施,食肆陸續轉用紙飲管等產品。禁膠餐具的安排引起社會各界關注,有網民翻查資料發現,比利時有大學曾測試當地市面20款紙飲管,發現九成紙飲管樣本都驗出永久化學物質PFAS(全氟/多氟烷基物質),長期接觸可會增加患上腎癌、卵巢癌、睾丸癌等多種癌症風險,以及影響胎兒發育。
研究團隊表示,未清楚是飲管製造商有意添加PFAS作防水塗層,還是生產過程中意外受污染,又說雖然飲管中PFAS濃度較低,對健康風險有限,惟可能在人體內積聚導致不良影響。而測試中所有不銹鋼飲管都不含PFAS,故研究團隊建議轉用不銹鋼飲管。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12317?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鯤鵬

鯤鵬之名,於道家學說古籍《莊子·逍遙遊》中記載「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莊子》的鯤即是鯨魚。《五雜俎》:鯤鵬數千里,或莊生之寓言,然崔豹《古今注》云:「鯨鯢,大者長千里。」則似實有之矣。《神異經》謂:「東海之大魚,行者一日逢魚頭。

金翅鳥為佛教之迦樓羅,而佛教《大藏經》又將鯤鵬之大與迦樓羅之大相較,因此世人多將金翅大鵬鳥與鯤鵬之鵬劃上等號。但金翅大鵬鳥沒有鯤鵬變化之能,鯤鵬也不像金翅大鵬人面鳥身,金翅大鵬雕以龍為食物,而且據道經記載,鯤鵬所食者,九天清氣也,故萬不可將二者相混淆。

鯤鵬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龍的傳人

龍的傳人是中國人的自稱。龍的形成記錄了古代先民的發展,起着維繫和向心的作用。龍文化已成為東方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人常引以為豪。

的形成記錄了古代先民的發展,起着維繫和向心的作用。而且牢牢地銘刻在中國人的頭腦之中,我們常以龍的傳人引以自豪。世界上原本沒有龍,而古代的圖騰為什麼是龍呢?龍的形象的來源有多種説法,一説來源於鱷魚,一説來源於蛇,也有人認為來源於豬,甚至有説法稱最早的龍就是下雨時天上的閃電。現在多數專家認為龍是以蛇為主體的圖騰綜合物。它有蛇的身、豬的頭、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須、鷹的爪、魚的鱗。這種看法展示了一幅遠古社會的生活圖景:在遠古氏族社會時,以蛇為圖騰的黃河流域的華夏族戰勝了其他氏族,同時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圖騰,組合成龍圖騰。

龍的傳人(民族説法)_百度百科 (baidu.hk)

中秋節

中秋節漢字文化圈的重要傳統節日,起源於中國,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約在公曆的9月初至10月初(即不包括每19年7個的置閏月期間),約9月7日至10月7日。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華人的傳統節日。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在中國古代稱為仲秋中秋,中秋節不但位於秋三月之第二個月,日期亦在該月之十五日,這可能是取名為中秋節的原因。中秋節又稱為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 十五夜,是漢族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超強颱風温黛 (1962年)

61 年前的今天 - 1962 年 9 月 1 日,溫黛(WANDA, 16W/1962)正面吹襲本港,當年的皇家香港天文台懸掛十號風球。溫黛成為了二戰後對本港破壞最大的颱風,造成 183 人死亡、當中近 130 人是因為風暴潮而喪生;另外溫黛造成 388 人受傷、108 人失蹤、72,000 人無家可歸。

另外,溫黛風力之強勁創下了 5 項紀錄,包括天文台錄得最高 60 分鐘平均風速達 133 公里、最高陣風每小時 259 公里,大老山最高陣風每小時 284 公里,天文台最低氣壓 953.2 百帕斯卡(hPa),至今仍未打破。溫黛亦是唯一令天文台持續風力達颶風程度的熱帶氣旋。溫黛吹襲本港之經過。

溫黛是 1962 年太平洋颱風季第 16 個命名的熱帶氣旋。8 月 27 日,一個熱帶低氣壓在菲律賓以東的西北太平洋形成,位置距離本港超過 2,500 公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在 28 日將她升格為熱帶風暴,並且根據排序將她命名為「溫黛」(WANDA)。溫黛當時的移動方向相對一致,在到達呂宋海峽前,都是以西北偏西方向移動。8 月 30 日,溫黛以強颱風強度到達呂宋附近,而她當時並沒在呂宋島北部登陸而減弱,在呂宋海峽中線進入南海,這有利於她保持強度以及稍後再進一步增強。根據 JTWC 的評估,溫黛在進入南海後仍在增強,1 分鐘最大風速為 95 海里(176 公里)。

溫黛在 8 月 30 日進入本港 800 公里範圍。皇家香港天文台在晚上 7 時 45 分懸掛一號風球,其時溫黛集結在香港東南偏東約 740 公里。溫黛短暫向西移動後,再繼續穩定地以時速 19 公里向西北偏西移動,逐漸靠近廣東沿岸,8 月 31 日,天文台預計溫黛會在 9 月 1 日非常接近香港,在下午 4 時 10 分改掛三號風球;並在晚上 10 時 50 分改掛七號風球,即等於現時的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

9 月 1 日凌晨 2 時,溫黛集結在香港東南約 190 公里,其時維港開始吹強風,至於離岸的橫瀾島已經吹烈風,天文台在凌晨 4 時 15 分改掛九號風球。2 小時後,溫黛集結在天文台東南約 90 公里,屬於正面吹襲本港,天文台在早上 6 時 15 分懸掛十號風球。9 時過後,溫黛位處於本港南部水域,在 9 時 50 分集結在天文台以南約 20 公里,香港受溫黛颶風圈籠罩,普遍吹東至東北颶風。11 時左右,溫黛風眼經過長洲,其時風勢一度平靜,之後轉吹東南颶風。溫黛穿越珠江口後,同日下午在新會與中山之間登陸,天文台在 2 時 15 分改掛六號風球,即等於現時的八號西南信號;晚上 7 時 05 分改掛三號風球。

當日,天文台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達到 133 公里,最高陣風風速達到 259 公里,最低氣壓達 953.2 百帕斯卡;至於大老山的最高陣風風速更達 284 公里,這四項紀錄一直由溫黛保持至今,尚未打破。

[embedy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veJYPcfTbw[/embedyt]

聯絡我們
message
whatsapp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