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樓」的原意可不是指妓院

然而,青樓原本的此意並非如此。青樓一詞,原意為“青漆粉飾之樓”,起初所指,並非是妓院,僅僅是比較華麗的屋宇。如《晉書·麴允傳》:“南開朱門,北望青樓。”邵謁《塞女行》:“青樓富家女,才生便有主。”

“青樓”最早是指帝王的住所。清代袁枚《隨園詩話》中說:“齊武帝於興光樓上施青漆,謂之青樓”, 故三國時曹植有詩云:“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 隨後則又演變為豪門高戶的代稱。大抵都是因為“青樓”的豪華精緻。故而,在漢魏時期,青樓一詞應是褒義。

那麼“青樓”如何又成了煙花之地的代名詞呢。最早稱妓院為青樓則出自南梁劉邈的《萬山採桑人》一詩,內有“娼女不勝愁,結束下青樓”。按照當時人們對“青樓”的定位,後人對句中“青樓”的理解當是錯誤謠傳的,詩中的“倡女”一詞也絕非是指後世理解的娼妓,而是當時貴族家庭滕養的娛樂工作者。

然而,大約是這個誤會太過美麗,終究還是流傳下來了。且“華麗的屋宇”與豔麗奢華的生活有些關係。所以不知不覺間,青樓的意思發生了偏指,開始與娼妓發生關聯。唐代之後,偏指之意則成了專指,專指煙花之地。此後的文人墨客們便以訛傳訛,皆稱妓院為“青樓”了 。

從此後,“青樓”成了獨具魅力的場所,孕育出了風流嫵媚的“青樓文化”。

輕讀“青樓”二字,其實會不自覺間忽略掉她的不妥之處,首先想到的竟是她身上濃濃的書香墨影,若將她喻做人,必是一名充滿了書卷氣的美麗少女,手把花鋤,輕移蓮步,時而托腮凝眸,時而香口成句,往來俱千古名流,去則影蹤飄渺,疑非凡間女,莫是仙山客。

如此好的感覺,大抵是因為唐宋文人對“青樓”的狂熱。文化人多“狂”而“放蕩”,有名的文人更顯如此,他們沉侵在“青樓”女子的溫柔之中,沉醉於“青樓”文化之中,與她們心神交乳。這無可厚非,因為唐宋風流,“青樓女子”亦不可小覷,絕非是後世普通娼妓可比。她們往往品貌雙絕,才華橫溢,很多比之當世才子亦不落下風。

在此溫柔鄉里,傳誦出了多少千古名句,以唐宋猶為絕佳,數不勝數。

在唐代文人中,白居易的青樓詩最多,共有30首,除了“何處春深好,春深妓女家”、“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李娟張態一春夢,週五殷三歸夜臺。虎丘月色為誰好,娃宮花枝應自開”等詩句外,尤其是長詩《琵琶行》,青樓歌女的哀怨悽婉的琵琶聲,竟然令江州司馬淚溼青衫!

寂寞青樓,風觸繡簾珠碎撼。月朦朧,花暗澹,鎖春愁尋思往事依稀夢,淚臉露桃紅色重。鬢欹蟬,釵墜鳳,思悠悠

青樓薄倖,已分終難偶。尋遍綺羅間,悄無個、眼中翹秀。江南春曉,花發亂鶯飛,情漸透。休辭瘦。果有人相候。醉鄉路穩,常是身偏後。誰謂正歡時,把相思、番成紅豆。千言萬語,畢竟總成虛,章臺柳。青青否。魂夢空搔首。

如果說哪位詞人和青樓情緣最深,當屬北宋著名詞作家柳永,柳永生在一個典型的奉儒守官之家,自小深受儒家思想的系統訓練,養成功名用世之志 ,然而,他一旦出入“秦樓楚館”,處處留下了“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悲嘆,接觸到“競賭新聲”,浪漫而放蕩不羈的性格便顯露出來,因此,青樓成了他常去之處。科舉落第後,柳永沉溺煙花巷陌,都市的繁華、歌伎的多情,使柳永彷彿找到了真正的自由生活。連去世後亦是他的青樓摯友們為其料理後事。

然而隨著北宋程朱理學的興盛,青樓文化日漸式微,另一位同樣流連青樓的婉約派詞人秦觀的“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彷佛成了青樓文化最後的絕唱。

餘下元明清甚至於民國,禮教更嚴,女性貞潔觀變得非常極端,青樓猶在,佳人尚歡,然而曾經奪目的青樓文化畢竟已逝,幾百年竟再未出現才貌俱佳、人品高潔的上品花魁,餘者不過淺淺絲竹歡場,即使一度聲名大噪的清末名妓賽金花也究竟是不堪入目的。

曾經璀璨奪目、風流文藝的青樓文化到底是消失了,我欣慰於青樓肉慾的離去,還是十分可惜那逝去的才情嫵媚。

青樓長河裡的旖旎春情 (aijianggu.com)

 

古代「姓」「氏」有區別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大約在5000年前的伏羲時期已開始。中國姓氏龐雜繁多,據《中國姓氏大辭典》收錄,從古至今,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的姓氏多達2.4萬個。這些姓氏在發展演變過程中,有的已消失於歷史長河中,有的則經過世代傳承延續下來,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個姓氏。

不過,在我國古代,「姓」和「氏」是有嚴格區別的,各有不同含意,而「姓」是比「氏」更早在歷史中出現。

「姓」的本意是女人所生的子女,在上古時代,人類還處於母系社會,「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子女的姓是隨著母親的「姓」而改,也可以看出上古八大姓中,姬、姒、媯、姚、姜和嬴等字的部首,都是從女字部或有女字的。

隨時間發展到父系社會後,「姓」開始跟隨父親。隨著同一祖先的子孫繁衍增多,家族往往會分成若干支,散居各處。各個分支的子孫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為自己取一個稱號作為標誌,這就是「氏」。

不過,一般只有貴族才會有「氏」,並以國名、邑名、官名等作為命名。例如:秦始皇嬴政,嬴是他的姓,趙是其氏,而趙氏的出處,便是因為其祖先是從趙國來到秦地的。而楚莊王羋旅,羋為姓,熊為其氏,旅為名;而熊的出處,是從以官職「酓」而來,酓在文獻中常被替代為同聲假借字「熊」。

「姓」代表氏族的血統,稱為族姓,是為了區分血緣,防止血緣婚配而發明的相應識別標誌。「氏」則是古代貴族標誌與宗族系統的稱號,從夏朝中期開始「氏」成為「姓」的支系,表示功勳和地位。當時部落的大團體,裂變成了若干小團體,出於相互交往中識別的需要,這些小團體在得到新的居住地的同時,獲得了一種與地域有聯繫的新標誌—姓。

姓」產生之後,是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比較穩定,而「氏」則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一個人的後代,「姓」相同,但會出現幾個「氏」的情況。另外,不同「姓」之間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作為「氏」的命名,因此會出現姓不同,但氏相同的現象。

姓氏,把一氏族的人與另一氏族的人區分開來。但在一個氏族內部,為了區分彼此,又出現了只屬於個人標誌的「名」。在社會交往中,無論哪群人在自己內部只用「名」就可以區分彼此,但若與另一氏族的人交往,僅稱「名」還不足以表明自己的身份,把自己氏族的「姓」與自己的「名」結合在一起,才能清楚地表明自己,區別他人。

中國公安部2021年2月8日發布的2020年「百家姓」排名表。

中國公安部2021年2月8日發布的2020年「百家姓」排名表。

順便一提,根據中國公安部2021年2月8日發布的《2020年全國姓名報告》,按戶籍人口數量排名,截至2020年底的「百家姓」中,王、李、張、劉、陳名列前五,五大姓氏人口總數佔全國戶籍總人口的30.8%,緊接下的另外五個姓是楊、黃、吳、趙、周。根據資料,「前五」排名位置自2007年起,至今保持不變。

https://www.bastillepost.com/hongkong/category/70446-%E6%AD%B7%E5%8F%B2%E9%95%B7%E6%B2%B3

武則天與狄仁傑關係非比尋常

狄仁傑,字懷英,并州太原人,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位,並以不畏權貴著稱。

長壽元年正月,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大臣謀反,還將他們逮捕下獄,根據當時律法規定,承認謀反之人可減免死罪,狄仁傑當場認罪,來俊臣得到口供後,將狄仁傑等人收監,只待來日行刑,不再嚴加防備。

狄仁傑向獄吏借來筆墨,從被子上撕下一塊帛,先寫上自己冤屈情形,再塞進棉衣內,拜託獄吏送回家中,負責看守的王德壽並未起疑,遣人交給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狄光遠持帛書向武則天訴冤。

武則天決定召見狄仁傑,並親自審問謀反案,武則天問:「你為何承認謀反?」,狄仁傑則回:「如果我不承認造反,早就死於酷刑了。」,武則天遂免去狄仁傑等大臣的死罪。

神功元年,狄仁傑再次拜相,擔任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加授銀青光祿大夫;不久後,狄仁傑又代理納言之職,兼任右肅政台御史大夫;聖曆元年,突厥南下騷擾河北,劫掠百姓萬餘人,武則天任命狄仁傑為河北道行軍元帥,負責征討突厥,並許以便宜行事之權。

久視元年,狄仁傑進拜內史,跟隨武則天巡幸三陽宮,文武百官大多駕車前往,唯有狄仁傑獲賜宅第,恩寵冠絕當朝;同年9月,狄仁傑病逝,終年71歲,武則天廢朝3日,追贈他為文昌右相,賜諡號文惠;神龍元年,唐中宗復辟,追贈狄仁傑為司空;景龍四年,唐睿宗繼位,追封狄仁傑為梁國公。

狄仁傑不但得到李氏皇族認可,更得到武周朝廷重用,狄仁傑是心向李氏皇族的,但武則天取代李唐王朝自立時,他並未站出來公然反對,只在心中有所期許,這點武則天是明白的;照理而言,他們2人算是水火不容,卻達到高度默契,並在任職期間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好事。

史學家分析三大因素:首先是同鄉之情,兩人都是來自山西并州,有著天然的親近感;狄仁傑是睿智之人,他早知武則天逆鱗為何,所以他能避免引來殺身之禍,武則天也不和他談論敏感話題,兩人之間只談朝政之事。

最後一點是武則天善於用人,她知道狄仁傑的能力,重用狄仁傑更能展現自己胸襟,亦能籠絡士大夫的心,更有利於穩定大周朝局。

他們兩人亦是君臣亦是朋友,甚至有惺惺相惜之感;狄仁傑死後,家人為他收拾遺物時,竟在狄仁傑書房中發現一道密摺,武則天批文只寫了8個字:「朝堂之事,與卿推心。」,由此可知兩人關係非比尋常,異性君臣竟到了推心置腹的程度,還能看出武則天對狄仁傑的寵幸和信任。

狄仁傑也沒有辜負這份信任,很多決策讓武周國力更加強盛,雖然他推薦張柬之等人登閣入相,最後順利推翻武氏政權,這也是他堅持本心之舉。

 

 | 新奇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古代房價太驚人

白居易也是租屋族!古代房價太驚人 高到宰相都買不起

現代許多人的夢想就是擁有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然而房價高漲,想要實現這個願望就必須付出極大的努力,但你知道嗎?在古代也不是人人都買得起房子,有些朝代的房價甚至高到連宰相都買不起,不少有名的詩人、政治家在年輕時也曾當過租屋一族。

根據《百度網》報導,目前古代中國發現最早的不動產交易在西周,有人用1300畝的土地換了一百多串貝殼、2塊玉和一件鹿皮披肩,雖然是用以物易物的方法,難以估算土地真正的價值,但從交換的物品來看,當時的土地價格算是便宜的。

到了漢朝房價還算正常,在發達的漢中地區,普通居民的年收入大約落在2500錢,而據《居延漢簡》記載的西漢居民家產清單來看,一般家庭的房子值1萬錢,在大城市也有值7萬錢的房子,因此漢朝普通老百姓想在發達地區買房子確實有些困難,但不至於貴得太離譜。

而唐朝國家政局穩定、經濟發展快速,房價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據《舊唐書》記載,唐朝4618名退休官員中,只有1996人有自己的房子住,其他人不是租屋就是居無定所,詩人白居易一生做官,仍舊租房20年,直到50歲才在長安買下第一棟房子,連政府官員這種高收入群體買房都很困難了,普通老百姓更是遙遙無期。

有了唐朝的經濟作為基礎,宋朝是商業最發達的時期,再加上當時人口密度高,房價也來到了最高點,宋代翰林學士王禹偁曾在《李氏園亭記》寫道:「重城之中,雙闕之下,尺地寸土,與金同價」,意旨首都開封一尺地、一寸土的價格勘比黃金,南宋理學家朱熹也提到「百官都無屋住,雖宰執亦是賃屋」,表示百官都買不起房子,就連宰相這樣的大官也要租屋。

北宋文學家蘇轍也是到了晚年才終於有能力在開封買房,據傳總共花了9600貫,但當時普通老百姓的月薪也才3貫到5貫不等,簡直可以說是一輩子都買不起房子。不過這樣恐怖的情況到了明、清兩代就逐漸緩和,房價比起宋朝都便宜許多,老百姓只要努力賺錢、存錢,不下幾年就有能力買下一棟房。

 網推 (chinatimes.com)

古人過年返鄉超艱辛

農曆春節假期已經開始,不少到外縣市工作、念書的人紛紛返鄉過年,每到這個時候經常會傳出國道塞車、車票難搶的新聞。然而古代的交通比現在更不發達,回家的路程自然比現代人還要更艱辛,究竟古人想回老家要花上多少時間和金錢呢?

根據《梨視頻》報導,古代中國是小農社會,大多數人一輩子在家務農,再加上當時社會受儒教影響深遠,重視「安土重遷」、「父母在不遠遊」等觀念,外出遊學、工作的人不像現代一樣多,因此古代的返鄉人潮也不多,不會出現人擠人、塞車等狀況。

然而古代交通比較落後,許多地方的道路不通,所以古人返鄉還是比現代人更艱辛,在影視作品中雖然經常看到古人騎馬、搭乘馬車的畫面,但那時候的馬車並不像現在的火車、汽車,有冷氣、暖氣還可以避震,只要坐一小段路,乘客就會被震得頭暈、渾身不舒服,而且路費也相當昂貴。

在唐朝馬車一天可走35公里左右,收費標準為馬負重50公斤、每走50公里收費100文,走山路則要120文,若是回家一趟共300公里,算上休息時間得花10多天,路費總共需要600文,再加上路途中的食宿費用,至少得準備一兩銀子;但按照唐朝的薪資標準,九品芝麻官一個月的薪水不超過半兩銀子,如果過年要搭馬車回家,就得縮衣節食大半年。

不過坐馬車其實是達官貴族專屬的,普通人只能搭乘人力車、騎馬,甚至靠自己的兩條腿走路,歷史上,李白要從長安回到四川江油老家過年,路途長達900公里,其中300公里是平路,剩下600公里則是山路,只靠騎馬和走路的話,時間就要花費一個月,單趟路費則要12000文,換算成新台幣約為13萬,按照李白在翰林院的薪水來看,回家一次就要花掉他三個月的薪水。

因此在古代「水運」更受歡迎,走水路一天約25公里,同樣300公里的路程,逆水時最多需要100文,順水則可以直接打對折,比起陸路便宜許多,是返鄉交通的最佳選擇。

 網推 (chinatimes.com)

真實版海王:湯加男子漂流整整27小時生還

海底火山爆發5天後,來自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首批救援飛機終於抵達這個太平洋島國。 據湯加媒體報道,一名被海嘯捲入大海的 57 歲的湯加男子在漂游大約 27 小時后得以生還。

“真實版海王”

此間,一名湯加男子堅強求生的故事在臉書等社交媒體的湯加團體中廣為流傳。據稱,一名 57 歲的湯加男子上周六被毀滅性海嘯捲入大海,他漂遊了大約 27 小時,得以生還,被稱為”現實生活中的海王”。

該男子名為福勞(Lisala Folau),住在居民約 60 人的阿塔塔( Atata )小島。當天晚上 7 點左右,海浪衝上陸地。福勞在接受湯加電台採訪時說,當時,他正在粉刷家,兄弟驚呼發生了海嘯。很快,海浪撲入家中,他迅速上樹躲避,但就在從樹上下來時,另一個大浪撲來,將他捲走。這位57歲的男子告知,他有殘疾,行動不便。他對媒體說,”我只是漂游,不斷受到海浪的擊打。” 他說,就這樣,歷經27 小時,遊程約7.5 公里,周日晚約 10時抵達湯加塔布主島( Tongatapu )沿岸。

路透社無法聯繫到福勞,或獲第三方核實。

有人在臉書下留言,將他比喻為動漫角色 Aquaman (海王),讚譽他是 “真實海王”。另有人在貼子上稱他是”傳奇”。

阿塔塔位於湯加首都努庫阿洛法( Nuku’alofa )西北約 8 公里處,坐船用時 30 分鐘。該島幾乎完全毀於此次海嘯。湯加軍艦目前仍在繞島巡視,以期發現倖存住民,將其疏散至主島。

真實版海王:湯加男子漂流整整27小時生還 – 每日頭條 (mrnews.cc)

[embedy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JZBJADYHcA[/embedyt]

湯加火山

南太平洋島國湯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島(Hunga Tonga-Hunga Ha’apai)海底火山15日再次發生大規模噴發。 不久后,一波四英尺(約1.2米)高的海嘯浪潮襲擊了湯加首都努庫阿洛法,人們紛紛湧向地勢較高的地方,目擊者稱隨之而來的還有從天上掉落的火山灰。

目前,這場「史詩級」火山噴發引發的海嘯,已抵達太平洋沿岸多國。 據央視新聞用戶端16日最新消息,根據全球水位監測數據顯示,此次火山噴發引發了越洋海嘯,影響了整個太平洋沿岸地區。 簡而言之,這場爆發於南太平洋的火山噴發,攪動了近半個地球。 那麼,為何這次火山噴發會如此猛烈? 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

攪動近半個地球

截至2022年1月16日11時30分(日期:),太平洋沿岸的智利、日本和紐西蘭等國監測到明顯海嘯波,最大海嘯波幅達1.5米。 我國沿海海域於16日凌晨監測到海嘯波,其中浙江石浦站最大海嘯波幅約20釐米,其餘潮位站海嘯波幅均小於15釐米。

在800多公里以外的斐濟,可以聽到「巨大的雷聲」。。 2300多公里之外的紐西蘭已經發佈了火山爆發引發風暴潮警告,”這個國家的部分地區可能會出現強風和異常的海浪”。 一名紐西蘭天氣預報員在推特上寫道:”(火山噴發的)能量釋放簡直是驚人,據說紐西蘭各地都有人聽到了音爆。 ”

攪動半個地球的湯加火山噴發有多猛? 千年爆發一次、威力堪比1000顆廣島原子彈 (msn.cn)

[embedy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hQoD5gJL8Q[/embedyt]

「饅頭」的由來與歷史典故

饅頭,又稱之為饃、蒸饃,中國特色傳統麵食之一,是一種用麵粉發酵蒸成的食品,形圓而隆起。本有餡,後稱無餡的為饅頭,有餡的為包子。通常北方人選擇饅頭作為主食。

饅頭的起源要追溯到三國時代。據《誠齋雜記》載「孔明徵孟獲。人曰:蠻地多邪,用人首祭神,則出兵利。孔明雜以羊豕之內,以麵包之,以像人頭。此為饅頭之始。」又據明朝郎瑛所撰《七修類移》說:「饅頭本名蠻頭。」當年諸葛亮親自率兵征伐割據於雲、貴一帶稱霸的孟獲,七擒七縱。叛亂既平,凱旋迴師至瀘水時,忽然間狂風急浪,兵難以渡。當地人告訴諸葛亮,說是「猖神」興風作浪,要用七七四十九個人頭及白羊、黑牛祭祀,才能平息風浪。諸葛亮不忍用人頭來祭瀘水,便「偷換內容」而「遷就形式」,有了這樁機巧的發明創造以祭「鬼神」。

諸葛亮始創的饅頭,畢竟須夾入牛、羊肉餡,工序複雜且花費較多,後人將做餡的工序省去,就成了仿天人們俗稱的「饅頭」。而有餡的則被稱為「包子」。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zprpzjg.html

秦朝就有空調特快車

秦朝至今約2000年歷史,創造出不少黑科技,技術讓現代人也非常驚訝。英國在1825年發明世界上第一輛火車「旅行號」,不過早在幾千年前的秦朝,其實就已出現類似的車輛,不只有臥鋪及空調,甚至還有軌道,讓考古學家嘆為觀止。

根據《梨視頻》報導,秦始皇陵出土2輛銅車馬,是真實秦車馬的一半大小,一輛用於開路,另一輛則是皇家御用,皇家御用馬車內鋪滿彩繪精美的軟墊,在史書上稱為「文茵」,因此皇帝乘車出行時,可在馬車內坐或臥躺,非常舒適且豪奢。

不僅如此,考古學家發現銅車馬的車窗,竟採用雙層推拉技術,而且出土時,依舊還能使用,外層窗板上有許多細孔,內層窗板則能開闔,此設計讓車輛內部能達到保溫及通風的效果,使車內溫度適當調節,作用宛如現代的空調系統。

令人更吃驚的是,銅車馬甚至還有軌道,秦始皇為了讓馬車跑得更快且舒適,因此下令全國各地修建御用「馳道」,如同現代的軌道,考古學家之後還在河南南陽,發現秦朝的馳道遺跡,由木材所製的兩根軌道和整齊的枕木,軌道是為了讓車輛行駛更平穩,而枕木則是讓車更快捷,因為枕木間的距離,恰好與馬匹的步伐相同,馬只要踏上軌道,就會不由自主的往前行,直到扺達目的地。

https://www.chinatimes.com/hottopic/20220105003615-260812?chdtv

https://www.pearvideo.com/video_1748957

 

 

煮酒論英雄

煮酒論英雄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片段。 指建安四年袁曹官渡之戰前,掌控朝局的曹操以酒宴試探劉備是否有稱霸天下的野心,最終被劉備巧言瞞過的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煮酒論英雄」一般就用來單純地表示談天論地,或對某類事物或人進行品評。 也稱「青梅煮酒」或「青梅煮酒論英雄」。
玄德也防曹操謀害,就下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 關、張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學小人之事,何也? “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 “二人乃不復言。 一日,關、張不在,玄德正在後園澆菜,許褚、張遼引數十人入園中曰:”丞相有命,請使君便行。 “玄德驚問曰:”有甚緊事? “許褚曰:”不知。 只教我來相請。 玄德只得隨二人入府見操。
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 “唬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執玄德手,直至後園,曰:”玄德學圃不易! “玄德方才放心,答曰:”無事消遣耳。 “操曰:”適見枝頭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張繡時,道上缺水,將士皆渴;吾心生一計,以鞭虛指曰:’前面有梅林。 ‘軍士聞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今見此梅,不可不賞。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會。 玄德心神方定。
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對坐,開懷暢飲。 酒至半酣,忽陰雲漠漠,驟雨將至。 從人遙指天外龍掛,操與玄德憑欄觀之。
操曰:「使君知龍之變化否? 玄德曰:「未知其詳。 “操曰:”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 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 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 請試指言之。 “玄德曰:”備肉眼安識英雄? “操曰:”休得過謙。 “玄德曰:”備叨恩庇,得仕於朝。 天下英雄,實有未知。 “操曰:”既不識其面,亦聞其名。 ”
玄德曰:「淮南袁術,兵糧足備,可為英雄? “操笑曰:”塚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
玄德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 “操笑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
玄德曰:”有一人名稱八俊,威鎮九州:劉景升可為英雄? “操曰:”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 ”
玄德曰:「有一人血氣方剛,江東領袖——孫伯符乃英雄也? “操曰:”孫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
玄德曰:「益州劉季玉,可為英雄乎? “操曰:”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何足為英雄! ”
玄德曰:「如張繡、張魯、韓遂等輩皆何如? “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掛齒! ”
玄德曰:「捨此之外,備實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誰能當之? “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 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 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 “玄德曰:”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 “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 操遂不疑玄德。
後人有詩讚曰:
“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 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
知天雨方住,見兩個人撞入後園,手提寶劍,突至亭前,左右攔擋不住。 操視之,乃關、張二人也。 原來二人從城外射箭方回,聽得玄德被許褚、張遼請將去了,慌忙來相府打聽;聞說在後園,只恐有失,故衝突而入。 卻見玄德與操對坐飲酒。 二人按劍而立。 操問二人何來。 雲長曰:「聽知丞相和兄飲酒,特來舞劍,以助一笑。 “操笑曰:”此非鴻門會,安用項莊、項伯乎? 玄德亦笑。 操命:「取酒與二樊哙壓驚。 “關、張拜謝。 須臾席散,玄德辭操而歸。
雲長曰:「險些驚殺我兩個! 玄德以落箸事說與關、張。 關、張問是何意。 玄德曰:「吾之學圃,正欲使操知我無大志;不意操竟指我為英雄,我故失驚落箸。 又恐操生疑,故借懼雷以掩飾之耳。 “關、張曰:”兄真高見!
聯絡我們
message
whatsapp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