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

鯤鵬之名,於道家學說古籍《莊子·逍遙遊》中記載「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莊子》的鯤即是鯨魚。《五雜俎》:鯤鵬數千里,或莊生之寓言,然崔豹《古今注》云:「鯨鯢,大者長千里。」則似實有之矣。《神異經》謂:「東海之大魚,行者一日逢魚頭。

金翅鳥為佛教之迦樓羅,而佛教《大藏經》又將鯤鵬之大與迦樓羅之大相較,因此世人多將金翅大鵬鳥與鯤鵬之鵬劃上等號。但金翅大鵬鳥沒有鯤鵬變化之能,鯤鵬也不像金翅大鵬人面鳥身,金翅大鵬雕以龍為食物,而且據道經記載,鯤鵬所食者,九天清氣也,故萬不可將二者相混淆。

鯤鵬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龍的傳人

龍的傳人是中國人的自稱。龍的形成記錄了古代先民的發展,起着維繫和向心的作用。龍文化已成為東方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人常引以為豪。

的形成記錄了古代先民的發展,起着維繫和向心的作用。而且牢牢地銘刻在中國人的頭腦之中,我們常以龍的傳人引以自豪。世界上原本沒有龍,而古代的圖騰為什麼是龍呢?龍的形象的來源有多種説法,一説來源於鱷魚,一説來源於蛇,也有人認為來源於豬,甚至有説法稱最早的龍就是下雨時天上的閃電。現在多數專家認為龍是以蛇為主體的圖騰綜合物。它有蛇的身、豬的頭、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須、鷹的爪、魚的鱗。這種看法展示了一幅遠古社會的生活圖景:在遠古氏族社會時,以蛇為圖騰的黃河流域的華夏族戰勝了其他氏族,同時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圖騰,組合成龍圖騰。

龍的傳人(民族説法)_百度百科 (baidu.hk)

中秋節

中秋節漢字文化圈的重要傳統節日,起源於中國,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約在公曆的9月初至10月初(即不包括每19年7個的置閏月期間),約9月7日至10月7日。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華人的傳統節日。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在中國古代稱為仲秋中秋,中秋節不但位於秋三月之第二個月,日期亦在該月之十五日,這可能是取名為中秋節的原因。中秋節又稱為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 十五夜,是漢族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超強颱風温黛 (1962年)

61 年前的今天 - 1962 年 9 月 1 日,溫黛(WANDA, 16W/1962)正面吹襲本港,當年的皇家香港天文台懸掛十號風球。溫黛成為了二戰後對本港破壞最大的颱風,造成 183 人死亡、當中近 130 人是因為風暴潮而喪生;另外溫黛造成 388 人受傷、108 人失蹤、72,000 人無家可歸。

另外,溫黛風力之強勁創下了 5 項紀錄,包括天文台錄得最高 60 分鐘平均風速達 133 公里、最高陣風每小時 259 公里,大老山最高陣風每小時 284 公里,天文台最低氣壓 953.2 百帕斯卡(hPa),至今仍未打破。溫黛亦是唯一令天文台持續風力達颶風程度的熱帶氣旋。溫黛吹襲本港之經過。

溫黛是 1962 年太平洋颱風季第 16 個命名的熱帶氣旋。8 月 27 日,一個熱帶低氣壓在菲律賓以東的西北太平洋形成,位置距離本港超過 2,500 公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在 28 日將她升格為熱帶風暴,並且根據排序將她命名為「溫黛」(WANDA)。溫黛當時的移動方向相對一致,在到達呂宋海峽前,都是以西北偏西方向移動。8 月 30 日,溫黛以強颱風強度到達呂宋附近,而她當時並沒在呂宋島北部登陸而減弱,在呂宋海峽中線進入南海,這有利於她保持強度以及稍後再進一步增強。根據 JTWC 的評估,溫黛在進入南海後仍在增強,1 分鐘最大風速為 95 海里(176 公里)。

溫黛在 8 月 30 日進入本港 800 公里範圍。皇家香港天文台在晚上 7 時 45 分懸掛一號風球,其時溫黛集結在香港東南偏東約 740 公里。溫黛短暫向西移動後,再繼續穩定地以時速 19 公里向西北偏西移動,逐漸靠近廣東沿岸,8 月 31 日,天文台預計溫黛會在 9 月 1 日非常接近香港,在下午 4 時 10 分改掛三號風球;並在晚上 10 時 50 分改掛七號風球,即等於現時的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

9 月 1 日凌晨 2 時,溫黛集結在香港東南約 190 公里,其時維港開始吹強風,至於離岸的橫瀾島已經吹烈風,天文台在凌晨 4 時 15 分改掛九號風球。2 小時後,溫黛集結在天文台東南約 90 公里,屬於正面吹襲本港,天文台在早上 6 時 15 分懸掛十號風球。9 時過後,溫黛位處於本港南部水域,在 9 時 50 分集結在天文台以南約 20 公里,香港受溫黛颶風圈籠罩,普遍吹東至東北颶風。11 時左右,溫黛風眼經過長洲,其時風勢一度平靜,之後轉吹東南颶風。溫黛穿越珠江口後,同日下午在新會與中山之間登陸,天文台在 2 時 15 分改掛六號風球,即等於現時的八號西南信號;晚上 7 時 05 分改掛三號風球。

當日,天文台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達到 133 公里,最高陣風風速達到 259 公里,最低氣壓達 953.2 百帕斯卡;至於大老山的最高陣風風速更達 284 公里,這四項紀錄一直由溫黛保持至今,尚未打破。

朝賞東極長咀浪 暮戀西陲爛甲情

﹝一百二十公里兩極長走﹞
東西雙極由長咀至爛甲咀,路線長遠、橫越新界的東西兩極。跨越山頭無數、坡度起落甚大,比之麥理浩徑全走,難度和艱辛度猶有過之。

此線記憶中,七二年龍馬旅行隊與七五年剛毅之友曾走過此路線,而恆行之友先後在七八年、八O年與九七年舉辦過、每隊每次都有人行畢全程。在九九年元旦日、筆者參加了恆行的第四次「雙極長走」節目、爰將當日所見筆錄、以饗同好。

近年的地區發展甚速、地理變遷甚大、「雙極」雖為舊路一條、但為確保全線每段必通,恆行舉辦之前先試行了四次熱身線;名稱為;「杯靈北朗」、「火炭蓮花」、「圓頭爛甲」及「鳳角梅林」。

元旦當日、天朗氣清、風和日麗、極適合長程急走的好日子。參加者人數有十三人、九時二十八分吹筒坳起步,急步走過大浪四灣、約一小時半到達長咀。各行友在長咀山脊標高柱前拍照留念,在石咀邊沿手醮澎湃的浪花互祝成功,向西迴行。

正正符合了題目中對聯;「朝賞東極長咀浪,暮戀西陲爛甲情」迴步東灣、大灣入大浪坳、赤徑,北潭古道進入鰂魚湖、跨越網北走廊,穿過乪笏村、沿車路上黃毛應村,入昂窩、浪徑、大環而出西貢市,晚六時、有二位行友因事退出。大隊稍作小休、繼續前進;從菠蘿輋緩登茅坪古道,石板路至梅子林,到達富安花園時,正直夜幕低垂。在村內茶樓晚膳大休,加添糧水。

晚九時、朝看城門河畔單車徑進發,十時許到達火炭村登山路口,隊眾亮起電筒,沿石屎路狗聲的河瀝背山徑,上松仔園車路,長瀝尾至鉛礦凹。在木桌上飲水小休,此時己達深夜零時;夜風蕭蕭,吹來寒意、眾人披上風衣,提起亮換芯的電筒,繼續展步上登四方山。

一點、兩點、三點,時鐘不停、大隊的步伐也不停;攀上全路線最高點「大帽山」山頂。緩步而下、到達荃錦坳的茶水亭畔,飢疲的體態令隊眾攤在冰泠的亭階上休息。猶幸這時,恆行早有安排、二位服務行友在此補給,餐我等湯麵熱茶,隊眾皆衷心感謝!

稍後、拖著疲倦的步履,步入蓮花山林道、過了田夫仔又過了吉慶橋。走在黑夜塘邊黑林裡的大欖涌塘邊徑上,頭腦模糊,進入睡鄉;而腳步卻機械地跛跛差些兒掉進塘水裡。四點、五點、咦!天露曙光了。別笑我等太傻走漫長的傻路,筆者卻在大欖涌副壩上看到一次別開生面而麗絕的日出!
晨八時許已到了屯門市、促茶品茗、急上良田坳、回望看下,屋仔有致。前景是終點,終點是如許的接近;然而當筆者步過青大石澗、臥龍潭登上浮沙碎石、峽谷溪壑時、只見左邊是深邃的月牙谷、右邊遠處從白泥村對入山谷內、一幅遼闊的窩地垃圾堆填區正在開墾眾人吸熏人的穢氣、纏身的是無數的蒼蠅;雖然腳底的水泡是非常疼,也要鼓其餘勇跨過這個二八一山頭。哈!對面不就是爛甲咀嗎?一個長滿荊棘而無路進入的爛甲咀!隊眾披荊、斬棘、撥草、蜿蜒的尋路到終點了。軀體的疲慵擋不了內心的喜悅、大家都快步的奔到「咀」邊拎下的海水、結束了這一次一百二十公里難忘辛艱、漫長的旅程。

作者:賴君輝 九九年一月 修改:溫坤華O二年三月

 

120公里兩極長走 

 香港遠足路線 (hikingtrailhk.appspot.com)

珠峰“絕命海拔”

珠峰“絕命海拔”下請來的救命人
山上所有重量都是按克來計算的,在抬一下手都費力的情況下,怎麼指望別人來救你?
5月28日剛從珠峰大本營下來的Gelje有些慶幸,生死時速,他帶領的印度團趕在這次‌‌“珠峰大擁堵‌‌”之前完成了登頂。
14日開始,在經歷接連陰雨天后,今年珠峰攀爬的窗口期(適宜登頂的時間)終於開始顯露。兩天后,在印度客人的要求下,嚮導Gelje帶著11人的登山隊伍出發了。當時,Gelje覺得這並不是一個最佳時間,再等一周,等氣候更穩定時沖頂或許更為保險。
果然,一周後的21日開始,好天氣如約而至,透藍的天幕下,珠峰的白頂顯得嬌羞而聖潔。挑戰者們魚貫而出往山頂進發,登頂熱潮開啟,同時也帶來了大麻煩——冗長的隊伍,漫長的等待。最終,這場海拔8000米以上的擁堵帶來了最可怕的結果——死亡。
過去一周時間,已經有14名登山者命喪這座險峰之上,而去年一整年,這個數字只有5。
此時的Gelje才發現,提早出發,他們真可謂是‌‌“賺到了‌‌”。

夏爾巴人的神助攻正在失效?
Gelje做登山導遊已有18年,從2008年第一次成功登頂珠峰後,這已經是他第9次抵達‌‌“世界之巔‌‌”。幾乎一年一次登頂的頻率讓Gelje覺得,這裡‌‌“沒什麼危險的‌‌”。可每年當有客人找到他的時候,他的家人還是會勸他‌‌“這次別去了‌‌”。
不管家人怎麼想,4到5天的時間就能拿到超過1萬美元(1美元約合6.9元人民幣)的酬勞,這個價格太誘人了,Gelje不捨得放棄。
‌‌“這次是11人的印度團,最終10人完成登頂,1人中途因為身體原因放棄‌‌”,和環環說到這個成績時,Gelje話語中透著驕傲。
39歲的Gelje是土生土長的‌‌“夏爾巴人‌‌”。夏爾巴人是登頂珠峰必不可少的嚮導,這個族群主要生活在尼泊爾境內,因為世代居住在喜馬拉雅山腳下,有著獨特的身體素質,比常人更適合高海拔地區,加上嫻熟的攀登技巧,讓他們成為外來攀登者們的神助攻。
按照近些年的常態,從大本營到峰頂,每位登山者都應配有一名夏爾巴人嚮導。 1953年,人類史上第一位登上珠峰的新西蘭人艾德蒙·希拉里,也是在夏爾巴人丹增·諾爾蓋的協助下完成的登頂。
美國HBO的紀錄片《榮耀或是死亡:夏爾巴人》中指出,不需要夏爾巴人就能登頂的登山者數字,目前為0。
隨著越來越多登山者前來攀登珠峰,夏爾巴人不僅僅要做嚮導,他們還是幫手和挑夫。在出現意外時,夏爾巴人甚至不得不降低自身氧氣的使用量來保證客人的供給。
不過現如今,像Gelje這樣專業的夏爾巴嚮導越來越少。登山者湧入,夏爾巴嚮導資源匱乏的問題已成為潛在危險。由於人手短缺,‌‌“一對一‌‌”的服務供不應求,也造成了大量突發事件得不到妥善處理。
沒有‌‌“一對一‌‌”,Gelje要面對的是‌‌“一對十一‌‌”。
能安全回來,在Gelje看來,歸功於團隊中這些印度登山者相對來說經驗比較豐富,但這也只能算一種‌‌“僥倖‌‌”。
‌‌“顧客們有時很不聽話,天氣不好的時候,也會強行要求沖頂,這樣非常危險。‌‌”Gelje表示,夏爾巴人語言及文化與外來登山者之間有著巨大隔閡,很多登山顧客並不完全信任他們的建議。
據尼泊爾當地媒體報導,僅在5月23日至24日的24小時內,就有4名登山者在珠峰遇難,包括一名夏爾巴人嚮導。在超過8000米的‌‌“死亡地帶‌‌”,任何成員的不合作,都可能連累整個團隊。
據維基百科數據顯示,對於普通人來說,攀登一次珠峰的死亡率是4%,但夏爾巴人嚮導卻需要每年都爬一次珠峰,危險係數可想而知。在維基百科頁面‌‌“珠峰遇難者名單‌‌”有記載的297人遇難者中,有116人是夏爾巴人。
Gelje也曾和死神擦過肩。 2014年珠峰發生雪崩,他僥倖逃過一劫,但身邊的7個隊友喪生。事故之後,登山隊和旅遊公司都給他們的嚮導放了假,但是假期過後,並不是所有人都回來上班了。當時有報導稱,一個夏爾巴女人曾經威脅她的丈夫,如果丈夫回到山上,她就自殺。

雜亂的旅遊公司
和獅子大開口的政府
Gelje所在的公司叫做Adventure Outdoor Excursion(AOE),大概有20多人的規模,可以提供旅行策劃、徒步陪同,但像Gelje這樣可以協助登頂珠峰的嚮導只有3人。
公司負責人高亮也是一位尼泊爾人,他負責收集客人資料,然後將其與公司的資質材料一起遞交給尼泊爾政府,幫客人申請登山許可證。
許可證的發放很簡單,用高亮的話說‌‌“客人只需要一份簡歷和足夠的資金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交給我們‌‌”。當環環問到對攀登者是否有什麼限制和要求,高亮回答:只要沒有犯罪紀錄就可以了。
從為顧客申請登山證,到提供夏爾巴人嚮導全程護送,這樣的‌‌“一站式‌‌”服務,價格自然很可觀。
‌‌“在AOE的收費是8萬至9萬美金,如果拼團的話只需要5萬美金,當然,這就意味著你無法得到‌‌‘一對一’的嚮導服務,可能是10個人分享一個嚮導。‌‌”
提起這次的珠峰大擁堵,高亮並沒有覺得很震驚,‌‌“每年都有300多位外來攀登者,今年並沒有超出太多,要怪只能怪壞天氣持續時間長,好天氣太集中了。‌‌”
5月22日,珠峰上排隊登頂的照片。
天氣因素不可避免,但這種被金錢裹挾的‌‌“商業攀登‌‌”的危害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BBC在相關報導中指出,攀登珠峰的活動中摻雜越來越多的娛樂味,在一些收費比較貴的登山團中,一個登山者甚至可以像度假一樣爬山:有人幫助攜帶物資,有人幫助背好幾十瓶氧氣瓶,還有人幫助燒水、做飯、鋪床、佩戴氧氣,甚至連穿衣服、系鞋帶、上廁所也會有人手把手服務客戶。而一些不負責任的登山公司則不論客戶是否有資質,都一律接待,甚至提出‌‌“只要有錢,可以找人抬上珠峰‌‌”的說法。
攜帶物資上山的夏爾巴人。
但‌‌“珠峰大堵車‌‌”親歷者的一段視頻中有句話說得很現實:你讓夏爾巴人多背一公斤的水,他都有可能死掉,更何況是一個至少50公斤的成年人!
‌‌“山上所有重量都是按克來計算的,在抬一下手都費力的情況下,怎麼指望別人來救你?‌‌”
事實上,在珠峰頂峰附近的‌‌“死亡地帶‌‌”,登山者的身體機能接近癱瘓,同時,思維也開始停滯。有研究稱,在8000米海拔的地方,成人的智商僅相當於6歲兒童,嗜睡、判斷失誤隨時可能出現。
5月23日,一名印度女性登山者滑墜後,同伴企圖拉住她,最終失敗。
而這些‌‌“致命危險‌‌”,除非你是資深登山者,商家不會主動告知你。
另外,也有人批評,尼泊爾政府為了向旅客收費,隨意發放更多入山許可證,才導致山上人滿為患。
數據顯示,尼泊爾政府為今年的春季登山季發放了創紀錄的381張許可證,其中不乏許多經驗不足者,每張許可證價格約為1.1萬美元。而在事故發生後,尼泊爾政府仍然聲明:不會對登山人數做出限制。
‌‌“擁堵‌‌”雖然不是登山者在珠峰上喪命的唯一原因,但大大減緩了登山者的步伐,從而加重他們的疲勞感和耗氧量。一些遇難的登山者耗費了10到12個小時達到山頂,卻要面臨排3小時的隊等待下山的情形……

夢想背後的血淚代價
‌‌“幾百人排隊等待‌‌”‌‌“女子體力不支墜落身亡‌‌”,面對這些震撼的圖片和視頻,人們難免會問: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熱衷這項‌‌“死亡攀登‌‌”?
的確,對普通人來說,登頂珠峰,成為全球僅僅8000多名曾站上‌‌“世界之巔‌‌”的人之一,是可以炫耀一輩子的一件事。對於一些商業大佬來說,登頂珠峰還可以給自己做一次最好的‌‌“廣告‌‌”,不少企業家甚至將登頂珠峰作為給自己公司宣傳的資本。
2003年5月22日,王石第一次成功登上珠峰,一眾媒體爭相報導,他堅毅勇敢無畏的形像也從此樹立。
從那時開始,登山成為了商人們追捧的一項運動。先後又有黃怒波、郁亮、王秋楊、張朝陽、王靜等企業家都曾成功登頂。
曾經有媒體報導,有位老闆之前從來沒登過高山,看了王石攀登珠峰後,就跟一家登山公司說:‌‌“給你50萬,能不能包我登頂?‌‌”
BBC的報導指出:‌‌“珠穆朗瑪峰的頂峰已經被征服過太多次了,以至於人們很容易就將其致命的危險性拋諸腦後。尤其是近年來商業運作的成熟,使得攀登珠峰似乎成為一種普通人稍加準備就能圓的夢。‌‌”
《紐約時報》指出,導致珠峰擁堵及人員死亡的原因並不是雪崩等自然災害,而是因為登山的人太多了,而且大部分都是沒有經驗的新手。他們不具備身體條件,只是好奇,有的為了商業社交目的,也有的更多只是想在推特上炫耀一下。
怀揣著詩與遠方的夢想,踏上這片心靈淨土,眼前是如長城上排隊的人流,腳下是遍地被人遺棄的垃圾和排泄物,當然,更多的是隨處可見的屍體……

據尼泊爾官方估計,珠峰上仍散佈著超過200具遺體。有‌‌“珠峰大堵車‌‌”僥倖生還者表示:目前攀爬珠峰其實是‌‌“在屍體上行走‌‌”。
‌‌“雖然是提早出發,我們去的路上也看到了兩三具屍體‌‌”,談到那些屍體,Gelje語氣中並沒有太多波瀾。

iPhone 15 系列

iPhone 15 系列將由三廠代工 台灣媒體爆料各供應商分工
假如台灣媒體的報導屬實,Apple 今年將會為 iPhone 15 系列推出 4 款型號,並且交由鴻海、和碩及立訊精密 3 家廠商共同組裝。報導指 4 款新機分別為 iPhone 15、15 Plus、15 Pro 和 15 Pro Max(或 iPhone 15 Ultra),而鴻海仍然是 iPhone 15 系列的最大代工商,不過其影響力會比往年下降。

報導提到最高階的 iPhone 15 Pro Max 將會繼續由鴻海獨家組裝,他們亦取得了入門型號 iPhone 15 的最大量訂單,但 iPhone 15 Pro 的代工被和碩及立訊精密瓜分。立訊精密除了成為 iPhone 15 Plus 的主力代工廠商,亦取得了部分 iPhone 15 和 15 Pro 共 3 款新機的訂單,有指這是去年鴻海的鄭州廠房因為爆發疫情而停擺,立訊精密應 Apple 要求增加 iPhone 14 Pro 產能的回報。

去年負責代工部分 iPhone 14 和主力生產 iPhone 14 Plus 的和碩,今年據說會供應部分 iPhone 15 Plus 和 15 Pro。有分析指鴻海坐擁 iPhone 15 系列最多代工訂單的廠商,但 Apple 將高階 Pro 型號交由 3 家廠商代工,亦調整了各家廠商的產量,鴻海的影響力將不如以往。

資料及圖片來源:yahoo

國際勞動節

國際勞動節,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勞動節、國際示威遊行日,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勞動節。國際勞動節是一項由國際勞工運動所推動,全世界勞工和工人階級在每年的五朔節(5月1日)舉行的慶祝節日。

儘管國際勞動節可能與各地區春季五朔節的節日傳統有關,但這一節日最早是在1889年國際社會主義大會上因政治原因確立的。第二國際在該次大會上通過了一項決議,決定在某一天舉行大規模的國際性遊行示威,以讓勞動者在同一天裡要求執政當局從法律上把每天的工作時間限制在8小時以內,並表示支持美國勞工聯合會的決定,定具體日期為1890年5月1日,以紀念芝加哥工人為爭取八小時工作制而被警察武裝鎮壓的乾草市場事件,後來該項活動演變為了國際勞動節。第二國際在1904年阿姆斯特丹的會議上進一步號召「各國社會民主黨組織和工會聯合會都要在每年五月一日堅決要求從法律上規定八小時工作制,擁護無產階級的階級要求和擁護世界和平」。

5月1日在世界許多地方是法定假日,大多數情況下為「勞動節」,「國際工人節」或類似的名稱。一些地區在其他日期慶祝勞動節,例如美國和加拿大在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慶祝勞動節。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B%BD%E9%99%85%E5%8A%B3%E5%8A%A8%E8%8A%82

復活節

復活節拉丁語Pascha),又稱主復活日,是基督宗教的重要節日之一,最初與猶太人逾越節同日,但教會在4世紀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決議不用猶太曆,於是改定為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

該節日乃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33年被釘死後第三天復活的事蹟,是基督信仰的高峰,因此被基督徒認為象徵得著永生與赦罪;不過現今許多與復活節相關的民間風俗,都不起源於基督宗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E%A9%E6%B4%BB%E7%AF%80

聯絡我們
message
whatsapp
email
Continue in browser
恆行之友
To install tap
and choose
Add to Home Screen
Continue in browser
恆行之友
To install tap Add to Home Screen
Add to Home Screen
恆行之友
To install tap
and choose
Add to Home Screen
Continue in browser
恆行之友
To install tap
and choose
Add to Home Screen
Continue in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