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聖旨原來應該這樣讀?
古裝劇集中每有宣讀聖旨的場面時,開首第一句一般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原來這讀法是錯誤的,正確讀法應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不說不知,這句流行數百年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更是明太祖朱元璋首創。
據史籍記載,在春秋時期,諸侯發布的詔書一般被稱作「命」、「令」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突顯自己的至高無上,使用的是「皇帝詔曰」,還在玉璽上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核心思想還是意圖證明君權神授。
漢高祖劉即之後沿用了秦朝慣例,同樣使用「皇帝詔曰」。
秦始皇首創「皇帝召曰」
不過,在南北朝時期,聖旨開首則演變為「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唐朝時由於聖旨多由門下省審核頒布,聖旨開頭一般為「門下,天下之本……」,偶爾會有以「朕膺昊天之春命」開頭的。
至於元朝,聖旨分為兩種,漢文詔書以「上天眷命皇帝聖旨」起頭,蒙文詔書則使用「長生天的氣力里,大福蔭的祐助里皇帝聖旨」。
到了明朝,草根出身的朱元璋為了彰顯自己是天定的君王,特別強調天命,並在稱呼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朱元璋加上「奉天承運」
定都南京後,他先將南京改名「應天府」,又將上朝的大殿定名為「奉天殿」,在自己的玉圭上鐫刻「奉天法祖」四字。
為增強統治的合法性,朱元璋又在聖旨中採用了秦始皇當年首創的開首語「皇帝詔曰」,還特意在「皇帝詔曰」前面加了「奉天承運」四字,以彰顯自己是天定的君王,故斷句讀法就變成「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而這句「皇帝,詔曰」,亦自此成為明清兩朝皇帝聖旨中必須有的開首語,沿用了500多年。(資料來源:每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