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都市與湖山之間
在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羅湖,深圳水庫如同一顆藍寶石鑲嵌在梧桐山腳下。環水庫東西各有一 條綠道如帶環繞。東側梧桐綠道山水相伴,西側淘金山綠道綠意盎然。其中,淘金山綠道由原淘金山 二線巡邏路改建而成,不僅風景優美、交通便利, 還充滿科技感,是一條連接著山水與城市的生態 型、智能、文化型綠道。
行走指南
淘金山綠道以翠前路翠湖文體公園為起點,經布心山、原二線巡邏路,蜿蜒至沙灣驛站, 全線共長5.2千米。綠道平緩,兩側林蔭密布,適合散步、跑步、騎乘。
綠道沿線由南向北分為映彩華章、山林野趣、山湖疊翠和綠廊攬勝四個主題段,布有 13個景觀節點、3個驛站。
除了賞景,淘金山綠道還是一條智能綠道,全程有網絡覆蓋,並設有互動終端、環境 數據智能採集、智能語音精靈等高科技應用,遊客可以在行走中感受智能生活的便利。
資料來源:山海連城
步道故事
經濟特區的「淘金」歲月
深圳是中國最早建立的經濟特區之一,為保證格區的建設秩序和社會秩序、1982年經國 務院批准、特區與非特區之間建起了一道全長84.6千米的鐵絲網,這道鐵絲網就是沒訓特區管理線、沿線的一個個深圳經濟特區檢查站被稱為“二線”。
那時、「關內」與「關外「伊然兩個世界。 「關內」車水馬龍、熱鬧繁華、政策彈性、工作機 會務、薪資待遇高、令人嚮往。 「關外」的人想進入「關內」、須辦理手續複雜的邊境通行證。
特區的建設熱測和發展機會,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勞動者紛紛前來特區“淘金”、形成了20 世紀80年代“百萬勞務工下深圳的打工熱潮。在經濟特區40多年的歷程中,他們始終是支庫特區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力量。
隨著特區的快速發展,關內關外逐漸融合、2018年1月,國務院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邊境證與二線關正式退出歷史舞台。但在深圳不少地方仍保留著深圳特區管理線的 遺跡、只不過、當年的二線巡邏路已經變身為綠道供市民遊客休閒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