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人小杜,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甚至時有“疾風甚雨”。 但這日的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 這“雨紛紛”,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淒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在當時,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 感情豐富的詩人,他們心頭的滋味是相當複雜的。 倘若再趕上孤身行路,觸景傷懷,那就更容易觸動他的心事。 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濕,這給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層愁緒。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 晚唐傑出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 尤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 著有《江南春》、《泊秦淮》、《過華清宮》等。 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 時政之作,感時傷世,憂國憂民; 抒情小詩,風格清麗,畫面鮮豔,意境深遠。
後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