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選自《白氏長慶集》。 行,又叫“歌行”,源於漢魏樂府,是其名曲之一。 《白居易琵琶行》:董其昌書。 他的草書很少,且不甚好。 此卷前人曾說是「筆勢縱橫,神氣飄逸,出入張,素之間。 “他自己說”白太傅(白居易)琵琶行,恨不逢張伯高之,余以醉素筆意仿彿當時清狂之狀,白相似不? “現在看來,此卷雖系學張、素,實則姿態秀逸,筆力不足,仍是他自己的本色。
[embedy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A4njze3w84[/embedyt]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 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元和十年,我被貶到九江當司馬。 第二年秋季的一個夜晚,到炤浦口送一個朋友,聽見船中有人彈琵琶,那聲音,錚錚縱縱,很有京城裡的韻味。 問那個人,才知道她原來是長安歌伎,曾經跟曹、穆兩位名師學彈琵琶,年紀漸大,姿色衰退,只好給一個商人當老婆。 我便吩咐擺酒,讓她暢快地彈幾隻曲子。 她彈奏完畢,十分憂傷。 敘述了年輕時候的歡樂情景;可是如今呢,飄零憔悴,在江湖中間輾轉流離! 我從京城裡貶出來,已有兩年,心情平靜,安於現狀。 聽了她的話,這天晚上,才感覺到被貶謫的味道,因而作了這首長詩送給她,共計六百一十二字(實際上全詩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
晚間在潯陽江邊送別友人,楓葉荻花,在秋風里沙沙抖動。 主人下了馬,走進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卻沒有音樂助興。 悶悶地喝醉了,淒淒慘慘地將要分別,將分別的時候,茫茫的江水裡沉浸著明月。 忽然聽見水面上飄來琵琶的聲音。
主人忘記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著聲音悄悄地詢問是什麼人在彈琵琶,琵琶聲停止了,想說話卻遲遲地沒有說話。 移近船隻,請那個人相見。 添酒、挑燈,又擺上酒宴。 再三呼喚,她才肯走出船艙,還抱著琵琶,遮住半邊臉龐。 擰轉軸子,撥動了兩三下絲弦,還沒有彈成曲調,已經充滿了情感。 每一弦都在歎息,每一聲都在沉思,好像在訴說不得意的身世,低著眉隨著手繼續地彈啊,彈,說盡那無限傷心的事件。 輕輕地攏,慢慢地捻、又抹又挑,開頭彈的是《霓裳》,後來彈的是《六幺》,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風驟雨,細弦切切,好像是兒女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滿了玉盤. 花底的黃鶯間間關關——叫得多麼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麼艱難! 流水凍結了,也凍結了琵琶的弦子,弦子凍結了,聲音也暫時停止。 另外流露出一種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愁恨,這時候沒有聲音,卻比有聲音的更激動人心。 突然爆破一隻銀瓶,水漿奔進,驟然殺出一隊鐵騎,刀槍轟鳴。 曲子彈完了,收回撥子從弦索中間劃過,四根弦發出同一個聲音,好像撕裂綢帛。 東邊西邊的船舫里都靜悄悄沒人說話,只看見一輪秋月在江心裏閃耀銀波。
疑疑吞吞地放下撥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來顯得十分肅敬。 她訴說:「本來是京城裡的姑娘,家住在蝦蟆陵附近。 十三歲就學會了彈琵琶的技藝,名字登記在教坊的第一部里。 彈罷曲子,曾贏得曲師的讚揚,妝梳起來,常引起秋娘的妒嫉。 五陵少年,爭先恐後地贈送禮品,一隻曲子,換來無數匹吳綾蜀錦。 打拍子敲碎了鈿頭雲篦,吃美酒潑髒了血色羅裙。 今年歡笑啊,明年歡笑,輕輕地度過了多少個秋夜春天;同屬的姐妹嫁給了軍人,老鴇辭別了人世,無情的時光,奪去了美豔的紅顏。 門前的車馬,越來越稀,嫁了個商人,跟他到這裡。 商人只看重利,哪在乎別離,上個月又到浮梁,去買茶做生意。 留下我在江口,獨守這空蕩蕩的船倉,繞船的月光白得象霜,江水也那麼寒涼。 深夜裡忽然夢見少年時代的往事,滿臉淚水,哭醒來更加悲傷。 ……”
我聽了琵琶聲已經歎息,又聽了這番話更加歔欷。 同樣是失意人流落在遠方,碰在一起啊,從前不認識那又何妨! 我自從去年辭別了京城,貶官在潯陽,一直臥病。 潯陽這地方荒涼偏僻,哪有音樂,一年到頭,也聽不見管弦奏鳴。 居住在湓江附近,低窪潮濕,院子周圍,盡長些黃蘆苦竹。 早上晚間,在這兒聽見的都是什麼? 除了杜鵑的哀鳴,就只有猿猴的悲哭。 春江花晨和秋季的月夜,拿出酒來,卻往往自酌自飲。 難道說沒有山歌? 也沒有村笛? 嘔啞嘲嘮,那聲音也實在難聽! 今晚上聽了你用琵琶彈奏的樂曲,象聽了天上的仙樂,耳朵也頓時清明。 不要告辭,請坐下再彈一隻曲子,我替你譜寫歌詞,題目就叫作《琵琶行》。
聽了我的話長久地站立,又坐下撥弦索,撥得更急。 淒淒切切,不象剛才的聲音,滿座的聽眾,都忍不住哭泣。 這當中哪一個哭得最悲酸? 江州司馬的眼淚啊,濕透了青衫。
篇幅較長,句式靈活,平仄不拘,用韻富於變化,可多次換韻。 歌、行、引(還有曲. 吟. 謠等)本來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它源於漢魏樂府,是樂府曲名之一,後來成為古代詩歌中的一種體裁。
淵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