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願說與鳳凰山聽
鳳凰山被譽為寶安第一名山,海拔376米,方圓1.2平方千米,素有「鳳山 福水福盈地」的美譽。鳳凰山山勢峭和峰林俊秀,草木蔥蘢,溪流潺潺。山上鳳岩古廟,山下麗水老村,是一方人文歷史豐厚、山水風光絢美的人間福地, 也是深圳名聞遐邇的祈福聖地。步福古道從鳳凰古村出發,環鳳凰山而上,穿 林越脊直抵飛雲頂,再經望煙樓逶襤褸,將沿途古村、公園、綠道、古廟 及鳳凰山山水精華和動人傳說一步步串聯起來。
行走指南
鳳凰山步福古道沿途景觀豐富,步道形態多樣,步行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體能,選擇其中一兩段深度體驗,也可以興之所至一氣走完。路線盡可能串聯起週邊自然與人文景觀,全線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由鳳凰古村和鳳凰人才林公園組成的山麓遊走路徑;鳳凰岩古廟至飛雲頂,再到望煙樓的登山路徑;從望煙樓經鳳凰山綠道到公園西門的下山路徑。三段路風光迥異,各具特色,人文教益與自然趣味相映成趣,行走其中興味盎然。
步道路線
鳳凰塔—鳳凰古村(捷卿公家塾)—鳳凰人才林公園—鳳凰山森林公園(鳳凰岩古廟、飛雲頂、望煙樓)一鳳凰山森林公園西門
路線長度:11.1千米
健行時間:3.5小時
路線難度:★★★☆☆
交通指引
鳳凰塔
週邊公車站:文天祥紀念館站
鳳凰山森林公園而去西門
周邊公交站,福風路南站
特別提示
1. 路線全程較長,從鳳岩古廟到飛雲頂,再到望煙樓有連續的台階路需要攀爬,請量力而行。
2. 山脊線上巨石嵯峨,請勿臨險攀登。
3. 沿線山林水草豐茂,注意防範蚊蟲。
資料來源:山海連城
週邊遊玩
在鳳凰山的山腳下坐落著一座安靜的廟宇-龍王古廟,一龍一鳳, 和山上的鳳岩古廟遙相呼應。每逢農曆初一、十五,以及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這一天,附近的人們都會前來祈福上香。 2024年「龍抬頭」當天,龍王古廟也舉辦了首屆民俗文化節活動。
鳳凰古村與文氏家族
深圳繁華的高樓大廈之間,保存著許多聚族而居的古村,其中不少為客家老村。在風光秀麗的鳳凰山下,則坐落著一座保存較好、古建築集中、面積較大的典型廣府民居村落,這就是鳳凰古村。
鳳凰古村原名嶺下村,依山面海,鐘靈氍秀,很早就有人類在此棲居。 公元1279年,南宋名士文天祥戰敗被俘,被押解途中路過鳳凰山畔的 零丁洋(現稱伶仃洋),寫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後,文天祥的孫應麟人遷至嶺下避難,在此開村立業,肇啟禮儀文風,鳳凰古村隨之興盛。
鳳凰古村的建築和佈局有著鮮明的廣府風格。青石小巷穿村過戶, 巷道高寬比多在1.5:1-2:1,使多數巷道全天處於建築陰影之中, 形成主導風向的「冷巷」。民居呈梳式佈局,鱗次櫛比,整齊劃一。
因為村中90%以上為文姓,所以文氏家風得以接續傳承。現在鳳凰城社區還保存有15個古書室,包括茅山公家塾、顧三書室、巽嶺公家塾、拔茹書室、伯元公家塾、麟圃書室等。而在清代鼎盛時期,書室數量多 達21個。村口矗立著文昌塔,內供文曲星,這些都是文氏家族崇文重教、 詩禮傳家的生動寫照。
如今,文氏宗族在鳳凰古村建了文天祥紀念館。館內詳細介紹了文氏家族的歷史,以及文天祥精忠報國的事蹟。館裡還列有孝順友愛、崇儉戒奢、勤業奉獻等家規祖訓。每年清明、重陽等傳統節慶,族人都會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緬懷先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