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足活動節目,暫停舉辦:13.3.2022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擴散及響應政府的防疫措施。
遠足活動節目,暫停舉辦,直至另行通告。

三月十三日(星期日)
東風2至3級。 部分時間有陽光。 晚上有薄霧。
氣溫:20至26度。 相對濕度:百分之65至95。

天氣圖示:部分時間有陽光。 晚上有薄霧。3月13日(日)的顯著降雨概率預報是低

[embedy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f-sYE0kbF8[/embedyt]

驚蟄

ㄓˊ,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345°時,在公曆每年3月5日或3月6日。

動物昆蟲自入冬以來即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這時天氣轉暖,大地春雷,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方式驚醒蟄居動物的冬眠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節氣在歷史上原本被稱為「啟蟄」,本意為蟄蟲開始活動。《夏小正》曰:「正月啟蟄」。在現在的漢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啓蟄」這個名稱。

漢朝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諱為「啓」,為了避諱而將「啟」改為了當時發音不同但略近的「驚」字。但因為意思從「開始」變成了「驚醒」,時序略有不合,因此孟春正月的驚蟄與仲春二月節的「雨水」的順序也被置換。同樣的,「穀雨」與「清明」的順次也被置換。

  • 漢初以前 立春 ⇒ 啓蟄 ⇒ 雨水 ⇒ 春分 ⇒ 穀雨 ⇒ 清明
  • 漢景帝代 立春 ⇒ 雨水 ⇒ 驚蟄 ⇒ 春分 ⇒ 清明 ⇒ 穀雨

進入唐代以後,「啓」字的避諱已無必要,「啓蟄」的名稱又重新被使用。但或久習舊例,大衍曆仍使用了「驚蟄」一詞,並沿用至今。日本與中國一樣,在歷代的具注曆中使用「驚蟄」。後來,日本也採用了大衍曆宣明曆。「啓蟄」的名稱在日本的使用始於貞享改曆的時候。

驚蟄 – (wikipedia.org)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張家界市國家森林公園。它是武陵源風景區內的幾個國家公園之一。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面積一百三十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建於1982年。它地處武陵山中,有石峰2000多座,森林覆蓋率達88%,四周山地環抱,氣候暖濕。區內有黃獅寨、砂刀溝、金鞭岩、金鞭溪等景點。有黃獅寨、金鞭溪、腰子寨、琵琶溪、砂刀溝、後花園、朝天觀七條主要旅遊線。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  (wikipedia.org)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這是詩人感慨人生、自傷懷才不遇之作。前兩句再現詩人蹉跎時日、沉迷聲色的生活狀況;後兩句抒發感慨,表現悔悟、自責以及欲將振作之意。全詩表面上是抒寫自己對往昔揚州幕僚生活的追憶與感慨,實際上發泄自己對現實的滿腹牢騷,對自己處境的不滿。

杜牧(唐代傑出詩人)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 杜佑之孫。 唐代文學家 、大和進士。 歷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監察禦史、宣州團練判官、殿中侍禦史、內供奉、左補闕、史館編撰、司勳員外郎以及黃、池、睦、湖等州刺史。 晚年嘗居樊川別業,世稱杜樊川。
性剛直,不拘小節,不屑逢迎。 自負經略之才,詩、文均有盛名。 文以《阿房宮賦》為最著,詩作明麗雋永,絕句詩尤受人稱讚,世稱小杜。 與李商隱齊名,合稱”小李杜“。 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題烏江亭》等,膾炙人口。 年輕時即好讀兵書,曾注曹操所定《孫子兵法》十三篇。 又著《罪言》《戰論》《守論》《原十六衛》等文論當代兵事。 會昌三年(843年),昭義軍亂,上書李德裕論用兵之法,為德裕採納。 著有《樊川文集》。 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詩集注》《樊川文集》。

遠足活動節目,暫停舉辦:6.3.2022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擴散及響應政府的防疫措施。
遠足活動節目,暫停舉辦,直至另行通告。

三月六日(星期日)
東風5級,初時離岸間中6級。稍後東風4級。 大致多雲,早上有一兩陣雨,沿岸有霧。
氣溫:18至22度。 相對濕度:百分之70至90。

天氣圖示:大致多雲,早上有一兩陣雨,沿岸有霧。3月6日(日)的顯著降雨概率預報是低

鰲太穿越

來自安徽黃山的90後女詩人「星芽」(本名饒佳),她在周日(2月20日)時獨自出發穿越鰲太線(從陝西秦嶺主峰鰲山到太白山),結果翌日(21日)就被發現在鰲太盆景園遇難。

鰲太穿越,“鰲太”線是一條縱貫秦嶺鰲山太白山之間的線路,也是秦嶺山脈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被譽為“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

鰲太線,是驢友們的稱謂,即縱貫秦嶺兩個主峯鰲山與太白山拔仙台之間的一條主脈線路。太白山的主峯拔仙台是中國大陸東半壁的最高峯,海拔3771.2米,第二大高峯是鰲山(也被稱為西太白)標誌塔海拔3476米。鰲山以爬升難坡度陡,沿途沒有補給點著稱,太白山則以路線綿延、景色絕妙著稱。從鰲山穿越到太白山直線距離40餘公里,實際距離超過170公里的鰲太線,成為中國五大最艱難的徒步線路之一 。
據《中國鰲太穿越事故調查報告》顯示,近年來,鰲太線穿越事故的發生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趨勢,從2012年至2017年夏季,不足五年,已累計失蹤、死亡驢友多達46人。
2018年4月16日,陝西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陝西省森林公安局第二分局發佈禁止“鰲太穿越”的公告。

古代人都在黃昏辦婚禮

古代人都在黃昏辦婚禮 全因「掠女」駭人陋習

婚禮大家都參加過,但你知道「婚禮」一詞在古代寫作「昏禮」嗎?古代把兩性結合的儀式稱之為「昏」,這個字代表的意思是黃昏,古人都在即將天黑、光線昏暗的時候舉行婚禮,這和以前一個驚世駭俗的恐怖陋習相關!

根據《梨視頻》報導,關於婚禮最早的記載出自春秋時期的《禮儀‧士昏禮》,「娶妻之禮,以昏為期,因而名焉。」為什麼古代人都要在太陽下山時舉行婚禮呢?這其實來自古代「掠婦女」陋習,男子會先將女子打昏,再悄悄將婦女偷走。而這種掠奪行為需要黑夜作為掩護,所以說最早的結婚其實就是「搶親」。

此外,「拜高堂,拜天地」也是古代婚禮常見習俗。拜高堂最早出現在唐朝,當時將新娘拜見公婆稱作「拜堂」,並且是在婚禮第二天才進行。到了北宋演變為新婚夫妻先拜祭祖先、行「合卺禮」,待第二天五更,新娘將鏡子擺在桌上拜也稱為「拜堂」。直到南宋才演變為新郎婚禮當天掀開新娘蓋頭,開始拜堂,並一直延續至今。

什麼是「合卺禮」呢?就是現在所說的「喝交杯酒」。此項婚禮習俗來自周代,是指新婚夫婦在洞房中共飲的合歡酒。「巹」是指將葫蘆剖成兩半用來盛水的瓢,由於巹的味道苦澀,新郎新娘各拿一個瓢飲酒,取其同甘共苦的深意。到了宋朝演變為交杯酒,用彩紙將兩個酒杯連接起來,象徵夫妻一體;飲用後將酒杯扔到床底下,若酒杯剛好一仰一合,象徵夫妻幸福美滿,是大吉大利的好兆頭。

另外還有古代稱為「合髻」的結髮,新婚夫妻各取一段頭髮綁在一起,取其永不分離的美好含意,但只限於第一次結婚使用。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柴火燒春雞

熱騰騰荔枝柴燒雞,是在附近的大棠有機生態園剛剛燒起,十五分鐘前才出爐,一上碟已滿桌熏香。
他們選用了大小適中的鬍鬚雞,放進大瓦缸中,以荔枝柴吊燒二十分鐘,便告出爐。一個大瓦缸才燒八隻雞,市區寸金尺土,沒食肆會花地方擺大瓦缸,只有鄉郊,有的是空地,於是一排瓦缸,一列燒雞,實在是香港少有的風景。
此雞一定要手撕、現吃,撕開雞脾還冒煙的狀態,一隻雞好不好吃,先撕塊胸肉嚐嚐,雞胸不「鞋」,就是上品
聯絡我們
message
whatsapp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