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山驚現羅馬式地下蓄水池

位於深水埗主教山,山頂下為停用的配水庫,水務署早前以危險為由,清拆配水庫,惟工程展開後,發現地下為羅馬式地下蓄水池。

深水埗主教山一直為街坊晨運熱點,山頂俗稱「光明頂」,街坊自置有不少健身器材。2019年,水務署稱已不再需要於戰前興建,1970年代已停用的食水減壓缸,表示將回填後將土地交回地政總署。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79841 

*****************************************************************

1904年落成的「主教山」配水庫近日引起廣泛文物保育關注,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學部主任李浩然即指出,配水庫不單有獨特的羅馬式磚砌圓拱門地下建築建構,更為不可多得的水務文物,承載1910年設立的九龍重力自流供水系統發展史(註一)。 因此,對「主教山」配水庫進行文物保護與修復,不單為香港保留城市設計的智慧與美學痕跡,更見證香港百年水利建設與九龍半島的供水日常。

是次古蹟保育引發大眾對「主教山」的興趣,有說「主教山」正名為「窩仔山」,以過去的窩仔村命名,亦因位於九龍塘背靠山坑,窩仔即有山谷之意。究其何以得「主教山」之名,除典故傳說臆測外,還未有充份歷史考證答案,但可肯定的是「主教山」上有巴色樓,就讓我們進入「主教山」配水庫的歷史時空,從「主教山」上的巴色樓看看當時香港教會、慈惠辦學與客家族群的關係。

78391
Reference: BMA QQ-30.013.0195 “1a/ Basler Missionsheim in Hongkong.” 1948

在這一百七十多年的悠長歲月裏,香港教會與香港社會同步發展,經歷了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轉變,可說是香港歷史的見證者,位於「主教山」上的巴色樓即為一例。查早於1847年3月19日,瑞士巴色差會(Basel Mission)差派傳教士來港,學習華語、改穿華服、留髮辮,每天學習漢字三百個,專以客家人為服務對象,建立基督教香港崇真會。香港亦是巴色差會傳教士學習語文、避難、休養和訓練華人教士的地方,藉此推動在華教會發展(註二)。 因此,巴色差會即在1905年購得新九龍第一號及第一三八六號地段(即大埔道58號),以此建立巴色樓作為處理教務之辦事處(註三)。 巴色差會檔案處傳有多張巴色樓珍貴歷史舊照,其中不乏「主教山」側影,現臚列如下與大眾分享。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79893

網民提供

 

夏威夷「神奇的巨碗」鑽石頭山火山口

世界最大火山口不再是黃石火山口,一個比它大6倍的火山口被發現

火山口是地球內部熔岩噴發之後留下的遺蹟,通常火山口呈高高的隆起狀態,頂部中間又比較低洼,這是因為火山的熔岩堆積,導致地形抬高,但是在熔岩不再噴發的時候又會向地球內部陷落,所以才會呈現出盆狀結構,比如我國的長白山天池就是一個火山口。

不過較大的火山口的形狀往往就不是這樣了,因為大型火山口熔岩噴發停止之後,往往還會在內部生成較小規模的火山,這些相對較小的火山噴發出的熔岩又會在大火山口內部堆積,這樣就改變了大火山口原本的形貌,這樣也就不容易辨認了。

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一般認為是美國的黃石公園超級火山,位於美國懷俄明州,直徑約60公里左右,面積超過2800平方公里,其最早一次噴發是在1650萬年前,最近一次噴發在63萬年前,這座火山通常每隔六七十年就會噴發一次,從時間周期上來看,黃石火山已經臨近了再次噴發的時間。

今年11月份的時候,美國一組海洋地理學家在研究西太平洋海底地貌時,通過海底聲納成像技術在菲律賓呂宋島東部發現了一個巨型火山口,這個火山口的規模比黃石火山口還要大得多,其直徑竟達150公里,面積高達17000多平方公里,是黃石火山口的6倍多。

海洋地理學家們發現了這個火山口。大部分位於海平面之下2500米左右,由14.5千米厚的火山岩組成。推測認為這座火山爆發於距今4700萬年前到2600萬年前,噴出的大量岩漿形成了這一代的海底山脈。地理學家們已經將這座巨型火山在之後寫就的論文中命名為阿波拉基(Apolaki,菲律賓神話中的太陽神和戰爭之神)。

目前還無法斷定這座火山是不是活火山,或是像黃石火山那樣的周期性火山。實際上這座火山離我國東南沿海並不遙遠,與我國台灣省的距離不足1000公里,如果它出現大規模噴發的話,實際上無論距離多遠都會受到影響,因為這座火山太大了,它一旦噴發,必然會像美國黃石火山那樣出現全球性的氣候變化。

《環球網》12月6日文章《菲律賓海新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恐影響中國》

來源:https://twgreatdaily.com/t3QNbHYBF7MU6wDET8gH.html

 

 

聯絡我們
message
whatsapp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