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傳書

古人在婚嫁時以大雁為訂禮。確實是這樣,這裡還有一個隱藏的小知識,就是為什麼我們把假貨叫贗品。

這話還得從大雁身上說起。我們說大雁有五德,就是仁義禮智信。
大雁成群結隊,從不輕易拋棄老弱病殘,而是強大的幫助弱小的。此為仁。
大雁一生只有一個配偶,其中一隻死了,另一隻不願離去,終生為孤雁。此為義。

大雁飛行通常列隊成人字,講究長幼有序。此為禮。

雁群棲息睡覺時,永遠會有站崗放哨的,十分機智。此為智。

大雁是候鳥,春去秋來非常準時,絕不失信。此為信。

我們說到古時婚嫁送大雁的習俗就是取自大雁的義字!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通常是送一對大雁。但是啊!大雁沒法飼養,靠狩獵。這就有一個抓得到,或者抓不到。再有一個,因為是候鳥,北方冬天婚嫁,壓根兒你就見不到大雁,怎麼辦?

有辦法!鵝是可以飼養繁殖的,這就方便多了,沒有大雁就拿兩隻鵝來充當。但顯然禮數不夠,怎麼樣?於是再拿一些錢來湊訂金:聘禮。

於是乎,鵝加上錢就相當於大雁,但畢竟還不是真大雁,是假的。於是就把假貨稱為贗品了!

贗字就是雁和貝;貝就是錢嘛!

多說一句,雁群非常講究團隊精神,看著一群大雁彷彿就是一顆心,絕沒有一隻有二心。雁群飛過,有一呼必有一應,一呼百應。這就叫答應( 應 )。我們看這個繁寫的應字,就是雁字和一個心字。

資料提供:灰雁,鳥網 (birdnet.cn)

**********************************

周易·漸》曰:初六鴻漸於干,上九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威儀吉;《禮記·月令》曰:東風解凍,蟄蟲始振…… 鴻雁來,是月也,以立春…… 盲風至,鴻雁來…… 是月也,日夜分…… 鴻雁來賓,爵入大水為蛤…… 是月也;《儀禮》曰:大夫執雁取其候時而行也。 婚禮下達,納採用雁;《周書》曰:白露之日鴻雁來,鴻雁不來,遠人背畔。 小寒之日雁北方,雁不北方,民不懷至;《春秋繁露》曰,凡貽大夫用雁,雁有類。 長者在民上,必有先後,雁有行列,故以為貽。

**********************************

鴻雁是書信的代稱,有時亦代稱郵遞員。 何以「鴻雁」代稱書信和郵遞員? 溯其源,漢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於流放北海去放羊。 10年後,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於仍不讓蘇武回漢。 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蘇武的情況密告漢使,並設計,讓漢使對單於講:漢朝皇帝打獵射得一雁,雁足上綁有書信,敘說蘇武在某個沼澤地帶牧羊。 單於聽后,只有讓蘇武回漢。 後來,人們就用鴻雁比喻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

世事真的趕不上變化

【樂施毅行者 2021:特別消息】
世事真的趕不上變化。🥺
10月26日,樂施會接獲政府書面通知,由於樂施毅行者Oxfam Trailwalker Hong Kong位處麥理浩徑,難以完全阻隔公眾及參加者互相接觸的機會,加上當中涉及4600名參加者及工作人員、連續3日橫跨數個區域進行,政府認為當中仍存有潛在傳播疫情風險。過去數月,我們已應當局要求及反饋,更新活動申請書中之防疫細節,且未有收到明確反對通知。然而,活動舉辦三星期前突然知悉今年樂施毅行者之「豁免羣組聚集」申請最終不獲批准,活動未能如以往般以連續三天的實體形式舉行,我們對此感到極為失望和無奈!😢🥺🥲
和大家一樣,多月來我們拼盡全力籌備活動,期望與各位參加者、義工、贊助機構等,攜手讓樂施毅行者2021實體活動安全順利復辦!因此,我們由年中至今一直與政府部門緊密溝通,由介紹活動歷史、形式及規模,以至多月來應當局要求,先後多次更新及遞交活動申請書內之防疫細節,包括大幅減少隊伍數目、不建議安排支援隊伍、於檢查站提供更多獨立包裝食品、參加者須接種兩劑新冠疫苗及提交活動前48小時陰性檢測報告等,以符合舉辦大型體育活動之要求,並一直沒有收到明確反對通知。
我們知悉,近期部分並無提供飲食補給的大型體育活動獲政府豁免,可恢復以慣常的實體模式舉行。然而,樂施毅行者有別於其他山賽及路賽,活動時間長達48小時、位處屬於公眾的麥理浩徑、沿途提供飲食予參加者、參與及義工人數逾4,000人、更橫跨西貢至元朗共100公里等等,或構成相關的防疫風險考慮。
我們現正抖擻精神,積極整理及全力啟動後備方案,暫定於11月22日至12月12日期間讓樂施毅行者以全新模式呈現,現正待相關部門之許可證審批。我們希望參加者繼續抱持毅行的初心,以腳步與我們攜手共渡前所未見的挑戰和難關,以另一種形式在麥理浩徑上再次相見。另外,已繳交樂施毅行者2021報名費、登記費及捐款之隊伍,亦可選擇退回相關費用,詳情將於數日內公布。💪🏻🙏🏻
期望,依然並肩。💪🏻🙏🏻
📣【Oxfam Trailwalker 2021: Special Announcement】📣
On 26 October, Oxfam Hong Kong (OHK) received written notice from the government noting that its application for an exemption to the prohibition on group gatherings for the Oxfam Trailwalker (OTW) was not approved. Although we continued to respond to requests for details about preventive measures over the past few months and had not received any indication that our application would be rejected, it was unexpectedly and ultimately not approved three weeks before the event. The government noted that given the scale of the event, OHK would not be able to separate the 4,600 people involved in the event from other hikers on the trail over the three-day period, thus leaving a potential risk for the spread of the virus. We are extremely disappointed and saddened that we are unable to hold an in-person event this year.😢🥺🥲
Like all of you, we have done our utmost to prepare for the event for the better part of this year. We have worked closely with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ince the middle of this year, and have continually revise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in our application at the government’s request. Our preventive measures included drastically reducing the number of teams, discouraging the involvement of support teams, offering participants with a greater variety of individually wrapped food at checkpoints, and requiring participants to be fully vaccinated and to submit negative test reports 48 hours before the event to meet COVID requirements.
Although large-scale in-person sports events that do not offer food have been held recently and have been exempted by the government, the OTW differs from these/other trail and road running events. The OTW takes place over 48 hours along the MacLehose Trail, which is open to the public. Further, participants will consume food and drink along the 100 km trail from Sai Kung to Yuen Long, and over 4,000 people are involved in the event. As such, there may be an increased risk of the spread of COVID-19.
Despite this, we remain hopeful and are proactively working on the launch of our backup plan. We have tentatively scheduled an alternative version of the OTW for 22 November to 12 December, and are awaiting approval from government departments. We hope participants will join this event and continue to persevere with us. Teams that have submitted their application fee, registration fee and donations will have the option of obtaining a refund. Further details will be announced within the next few days. 💪🏻🙏🏻
As always, we remain committed to pressing ahead with you and hope to see you on the trail soon.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使至塞上》   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賞析:詩人匠心獨運,把自己的孤寂情緒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之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已成為千古之絕唱。「大漠」二字給人以開闊、廣袤、深邃的感覺。但這僅僅是平面的構圖,詩人用「孤煙直」來點綴大漠的畫面,才有了立體感。當時邊塞上燒狼糞,以狼煙報警,因為狼糞的煙很濃,從遠處就可以看到。「孤煙直」把讀者的視線引向上方,更顯出邊塞的空曠。「長河」橫亙在這畫面之中,把畫面分成兩段。「落日圓」則為這畫面點綴了夕陽的光和色,給人渾然一體之感。

王維(公元701—761年)是盛唐時代的一位全才,無論在文學、藝術、宗教等都有很高水平。他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在佛學方面有很深的造詣,詩歌中往往融會禪意。他不僅擅長詩文,而且精通音樂,工於繪畫和書法,代表了盛唐時代文化的發展水平。

王維長期居住在長安,他當時的名聲和影響並不比李白和杜甫小,他也是盛唐的代表人物,在文化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王維是文人畫的始祖,他在創作山水詩上,也是開一代風氣的人物。

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1、原詞欣賞:常娥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2、作品簡介:《常娥》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作品。

此詩詠嘆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發詩人自傷之情。

前兩句分別描寫室內、室外的環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氣氛,表現主人公懷思的情緒;後兩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憶之後產生的感想,表達了一種孤寂感。

全詩情調感傷,意蘊豐富,奇思妙想,真實動人。

***************************************************************

3、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

晚唐著名詩人。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死後葬於祖籍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

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的由來

相傳自南北朝起,農曆七月七日是天上牽牛星與織女星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俗稱「七夕」。逐漸也成為中國的「情人節」,情人在這一天互贈信物結緣,兩情久長綿延。

傳說天上玉皇大帝有七個女兒,小女兒織女最聰明可愛、手藝又巧。玉皇大帝有一群牛,交給一位牛郎的年輕人管理。兩人情投意合、熱戀,甚至荒廢原本的工作。玉皇大帝生氣,叫喜鵲告訴牛郎織女要節制,七日見一次面即可。沒想到喜鵲傳錯話每天都可以見面,他們高興無比,更把工作完全拋在腦後。

玉皇大帝龍顏大怒,降旨他們每年僅能在農曆七月七日的晚上才能見面。後來織女被王母娘娘帶回天庭,拆散他們美好的婚姻。牛郎追上天庭,終被王母娘娘的天河所隔。後來,牛郎和織女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隻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鵲橋相會。七夕當天通常都會下著毛毛雨,象徵兩人傾訴相思的淚水。

*******************************************************

這個織女、牽牛(*即牛郎)銀河相會的傳說,在西漢時已經是很普遍的傳說了。當時把織女、牽牛(*即牛郎)兩顆星視為星神,在上林苑昆明池邊就塑造了織女、牽牛兩星神和銀河的情境。昆明池象徵銀河,池左邊是織女塑像,右邊是牽牛塑像。雖然漢代上林苑昆明池已經不復蹤影,只留下一些雕塑殘石,東漢班固《兩都賦》的描寫留下了此景象:

集乎豫章之宇,臨乎昆明之池。
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

東漢楊震撰《關輔古語》,這本早期關中地區的地記專書也有記載:「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牽牛、織女於池之東西,以象天河。」

********************************************************

長恨歌……第一段:貴妃受寵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

 

 

東京奧運女子公路單車賽金牌

//爆大冷的故事//
沒有同國隊友支援及掩護,在旁人看起來陪跑的業餘參賽者Anna Kiesenhofer,用堅持寫成了這個爆大冷的故事,以超過一分鐘的差距擊敗荷蘭職業車手,取得東京奧運女子公路單車賽金牌。
今年30歲的奧地利車手Anna Kiesenhofer過去其實是三項及兩項鐵人的運動員,但受傷患困擾下放棄長跑,由2014年起專攻單車。雖然曾經亦是職業車手,但離開車壇數年,名氣較弱。當她勝出後,連對手也沒有聽過她的名字。甚至她自己也覺得難以置信:「比賽結束了嗎?我還要繼續騎嗎?」非常可愛!
Anna除了在體育上表現出色,學科也非常出眾。她在維也納大學唸數學畢業,之後到劍橋大學讀碩士進修,還在巴塞隆拿的理工大學完成博士。目前她是一位研究員、數學家。
沒有教練的Anna,她在比賽一個月前飛到東京,詳細研究東京天氣和路線,用儀器紀錄她在不同氣溫下的表現,好好為比賽準備,可見她的用心。成功是偶然,時地人配合下才衍生,但這種偶然只會發生在努力不懈、默默堅持的人身上。
這面金牌,應該是上天對Anna最好的獎勵。

香港馬拉松的足蹤

曾經香港長跑運動只是小眾玩意,十數人幾英里便成比賽。自香港開埠西方體育概念傳入,南華會、業餘田徑總會,及一眾民間長跑愛好者組織紛紛成立,各式長跑比賽相繼舉行。元旦長跑、攀登獅子山、環島接力跑、石崗軍營的馬拉松、跑遍七大水塘的水塘盃……當然,還包括如今最熱鬧的渣打香港馬拉松,各式比賽路線教跑手樂而忘返,滿足非常。從不同年代的比賽路線中,亦可見香港城市規劃、交通網絡發展及有趣的民生市況。

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UL01DwAAQBAJ&printsec=frontcover&hl=zh-TW&source=gbs_atb#v=onepage&q&f=false

八百里加急

天寶14年(755年)12月22日,唐玄宗在臨潼華清池得知6天前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 華清池和范陽相距3000里,相當於信使每天要跑500里。 唐尺合0.303米,500里約合現代227公里。 這還不是古代最快的”特快專遞”,”八百里加急”才是跑死馬的節奏。

它始於殷商,成於秦漢,盛於隋唐,衰於清末。 據《夢溪筆談》記載,“驛傳舊有三等,曰步遞、馬遞、急腳遞。” 此外,還有車遞、船遞等。

《史記》中記載有”千里馬”,能夠”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用千里馬跑快遞,”八百里加急”那都不是事兒。 其實,這是人們對千里馬的誤解。 周朝時,1里約合300米,因此,千里馬一天的行程不過是300公里,時速只有30公里而已。 何況千里馬數量稀少,根本無法滿足驛傳的需要。

唐玄宗在位之際,全國建有水陸驛站1639個,從業人員超過2萬人,其中驛夫1.7萬人。 據《唐六典》記載,全國驛站分六等。 位於長安的”都亭驛”最大,有驛夫25人,其他驛站配備驛夫20人至2人,驛馬60匹至8匹。 而水驛按驛務繁忙程度分為三等,配驛夫12人、9人和6人。

北宋神宗時,建立了”金字牌急腳遞”制度,朝廷要求:“非緊急邊事,毋得擅發急遞。” 元豐年間,西夏劍指陝西綏德,又動用80萬人圍攻甘肅蘭州。 神宗用金字牌急腳遞指揮陝西不離不棄延路作戰,一時間驛夫“過如飛電,望之者無不避路”, “日行五百里, 不分晝夜鳴鈴走遞,前鋪聞鈴,預備人出鋪就道交受”。

元朝的《經世大典》稱:“大元立國以來,以軍驛為重。” 由遊牧民族建立的元朝,馬匹資源十分豐富,平均每驛馬匹超過80匹,而奉元路秦川驛有驛馬253匹。 元亡明興,朱元璋登基未滿一個月,就下令設置:“各處水馬站及遞運所、急遞鋪。” 明成祖遷都之後,開通了連接13個布政司的七大驛路幹線。

進入清朝,建立了由近2000個驛站和14000多個遞鋪組成的郵驛網路,有7萬多名驛夫和4萬多鋪兵從事郵驛業務。 此外,以北京為中心,驛路分為官馬北路、官馬南路和官馬西路三大系統,便於朝廷傳遞文書和運輸物資。 有了完善的驛站和驛路系統,為”八百里加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秦朝”尚黑”,數位”尚六”,當時”車同軌”規定一律”乘六輿”,因此驛夫身穿黑色工作服”乘六馬”。 漢朝時,驛夫的服色從黑變紅。 據《後漢書》記載:“驛馬三十里一置,卒皆赤绛绛云云。” 說明紅色頭巾、紅色袖套和”赤白囊”,是東漢驛夫的標配。

兩宋時,供職於”急遞鋪”和”斥堠鋪”的驛夫一年有春、夏、冬三套工作服。 而元朝驛夫則配備了蓑衣,確保驛夫能夠風雨無阻的趕路。 鑒於馬的體力和速度有限,驛夫每過一個驛站,就換一匹休整好的驛馬,做到換馬不換人,這需要驛夫和驛站之間密切協作,相互配合。

對驛傳的制度管理,有助於提升自身的效率。 唐朝規定驛夫抵驛,必須換馬,違者”杖八十”。 文書在驛遞中延誤,晚到一天杖八十,兩天加倍,最重可處徒刑兩年。 若重要文書出現延誤,罪加三等,因延誤產生重大後果,可處絞刑。 此外,驛長每年必須呈報驛馬死損肥瘠情況,以及當年日常經費支出情況。 “八百里加急”創造的神奇速度,關鍵靠的是人。

唐朝文學家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稱:“平原郡貢糖蟹,採於河間界。 每年生貢,斬冰火照,懸老犬肉,蟹覺老犬肉即浮,因取之。 一枚直百金。 以氈密束於驛馬,馳至於京。 “也就是說從山東進貢的螃蟹,用毛氈密封後,用驛馬快速送到長安。

明朝詩人於慎行寫有”六月鲥魚帶雪寒,三千江路到長安”的詩句。 《萬曆野獲編》中記載:“惟鮮鲥則以五月十五日進鮮於孝陵,始開船,限定六月末旬到京…… 其船晝夜前征,所至求冰易換,急如星火。 “可見生鮮貨物加入了驛遞的行列。

眾所周知,絲綢之路是最早的驛路之一。 驛夫奔波在驛道上,除上交換文書之外,還運輸著來自異國的珠寶、香料、皮貨、食物等,僅名貴香料就超過100種。 “生鮮速遞”和”海外購”,為”八百里加急”創造了條件。

實質上朝廷對此早有規定。 步遞適合短途傳遞和普通郵件。 秦漢時期,要求驛夫每個時辰要走10里,而且郵件必須當天送完。 陳末隋初有個叫”麥鐵杖”的快遞小哥,“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馬”,曾夜送诏書,從建康到徐州”夜至旦還”。 麥鐵杖達到了步遞的極限,不過是個例而已。

漢朝以後,出現了以馬遞為主的”特快專遞”,這對驛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南北朝時,身負加急公文的驛夫每天至少要跑200公里。 隋唐時期,朝廷對陸路驛速有明確的”程限”:傳馬日走 4 驛,乘驛馬日走 6驛,按每30里一驛算,日走 120 里至 180 里。 若情況緊急,要求日馳10驛,相當於每天要跑300里。 如送赦書,則要日行約16驛,行程500里。

《隨園筆記》稱,宋朝的急腳遞能”日行六百里”,約合現在不到250公里的距離。 三藩之亂時,從昆明到北京,近3000公里的路程,清朝驛夫僅用9天完成快遞簽收。 馬遞的速度由600里進一步提高到800里。

水陸聯遞也是古代常用的一種快遞方式。 唐朝天寶年間,玄宗為討好楊貴妃,下令嶺南進貢荔枝。 驛夫藉助大運河的便利,舟馬銜接,“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 另外,唐朝規定車遞速度每天不得低於120里。 隨著社會的進步,快遞的需求逐步提升,這才催生出”八百里加急”。

唐朝詩人岑參有詩雲:「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 平明發鹹陽,暮及隴山頭。 “生動表現了驛遞的繁忙和辛勞。 隋唐時期,”八百里加急”是國力強盛的標誌。 時至清末,這一速度又成了社會落後的象徵。 1913年1月,北洋政府鑒於近代郵政業已取代驛傳制度,宣布撤銷驛站,延續數千年的驛傳制度走向了終點。

https://history.ifeng.com/c/86jFDtwzWLK

赤兔馬

赤兔馬,本名“赤菟”(身體大紅色,像老虎一樣兇猛的神駒。兔取菟字意思,解釋為老虎。說為相馬的兔頭實為菟頭,即虎頭。)乃是中的皇者,非超凡之人不可馭。為呂布之坐騎。
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赤兔馬一直是好馬的代表,可日行千里,還能夜走八百。《三國志》中有關赤兔馬的記載,但是何以稱為赤兔馬卻沒說。於是,後人就認為,“赤”是說其毛色,“兔”是跑得快如兔子,但這只是民間的傳言。而赤兔馬被曹操贈予關羽的事蹟,也同樣是《三國演義》小說中的杜撰情節。
聯絡我們
message
whatsapp
email